苏州 拙政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 拙政园

说中国写意山水园林,想到了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散文《苏州园林》。

苏州、杭州、扬州,是我国现存古典园林,最多的地方。

置身园林,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高低错落,空间层次分明,无论哪个角度看出去,都是一幅美丽图画。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其中蕴含了,古代哲学的睿智;写意山水画、田园山水诗的意境;寄托了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中国古典园林,以立体方式,呈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

从原始文明时期开始,特别是农业文明时期,中国古典园林修建,曾经达到过高峰。到现代却衰落了。

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仅存的个别古典园林,要么成了博物馆,要么成了公园。

园林艺术,怎样呈现古人的审美情趣,为何由盛而衰?跟我来了解、探究一番。

清 袁耀 九成宫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 袁耀 九成宫图

梁惠王的鸿雁麀鹿之乐

《孟子》开篇,讲了孟子到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见魏国国君梁惠王的故事。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麀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梁惠王见孟子的地方,就是园林早期的样式,叫:“囿”。

囿,在商朝就出现了。将自然山河景观围起来,放养各种动物,供帝王狩猎、宴饮、游乐。

囿的山水、河流都是自然的,仅有少量建筑。囿的特点是广阔,真山真水,从几十里到几百里不等。

古籍记载,夏桀的囿叫池囿;商汤的囿,叫桑林和桐宫;殷纣王的囿,叫沙丘和鹿台;周文王的囿,叫灵囿。

囿代表着,王者的霸气与豪情。对王者来说,土地和民众都是自己的财产。

如管仲所言:占有土地治理民众的人,是“有地牧民者”。可见,梁惠王那一句:“贤者亦乐此乎?”是何等的嘲弄、揶揄孟子。

孟子也不客气,回怼梁惠王,要施仁政,要与民同乐,共享天下资源。

元 李容瑾 汉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 李容瑾 汉苑图

秦汉时期,囿发展成为了“苑”。

苑,仍属皇帝王侯专有,但开始出现“刍荛雉兔者往焉”“与百姓共之的”现象。樵夫、猎人也可以进入。

苑,从真山真水,过渡到了人造山水。出现许多原创性设计理念,对后世的园林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例如:在公路(驰道)两旁栽树;园中园的设计;注意利用自然环境与人工建筑相结合。

出现了“叠山理水”的造园手法。即:挖土造湖,堆土为山;“一池三山”,我们今天能看见的园林,有水有石头,一水三石的设计理念,就是秦汉时期开创的。

假山、温室、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也是那时开创的。(园林史 游泳主编)

苑,在囿的基础上,大兴土木,修建宏伟、豪华的宫殿群。

秦代,最壮观的是“上林苑”。位置在西安市西面,西至周至、户县,北依渭水,南达终南山北坡。最著名的阿房宫,就在上林苑,是数十座宫殿的核心建筑。

汉武帝时期,上林苑又扩建,纵横300余里。

秦代,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代,萧何的“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德”的思想,是汉代皇帝大搞宫苑的理论依据(《园林史》)。

园林的叫法,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写意山水园林出现在隋唐宋时期。

魏晋时期,佛教、道教、玄学盛行。战争、社会动乱,使得文人和画家,纷纷躲进深山乡野,逃避战乱。这个时期的园林,是哲学的、艺术的、士大夫理想的。

到隋唐宋时期,山水园林的理念臻于完美。

园林还分为:皇家园林、陵墓园林、寺庙园林、私家园林。我们文章所谈的主要是私家园林。

囿、苑、园林除了叫法不同,园林主的身份也变化了。

园林是奢侈品,拥有者从王公贵族,到文人士大夫,富商巨贾,园林兴建向民间发展。谁有钱,都可以拥有,没有限制。

从苑到园林的变化,又是什么原因呢?

圆明园四十景之汇芳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明园四十景之汇芳书院
圆明园四十景之长春仙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明园四十景之长春仙馆

隐逸的贤人和士大夫理想

隐逸、避世的思想,源于道家。

春秋战国,诸候争霸,战乱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为救世,在齐国的稷下,建立了思想学术中心,有识之士“百家争鸣”,寻找治乱之道。

儒家,为挽救礼崩乐坏的世道,提倡入世和有为。

道家认为,世道败坏已经无法挽回,贤者应该隐退,采取不入世,不合作的态度,选择无为。

隐逸之士,可追溯到更早,尧时有许由、巢父,周时有伯夷、叔齐。

隐逸,在儒家经典著作,六经之一的,《周易》里就有。

《周易》遁卦的卦象,阐明了贤人能屈能伸,以退为进的智慧。遁卦下艮上乾,乾是天,艮是山。天象征朝廷,山象征贤人。

天下有山,象征贤人退隐朝外,朝中小人猖獗。因此,君子远小人,不恶而严。

意思是:君子远离小人,即使不发脾气,和颜悦色中,也透着威严。

明 沈周 东庄图册之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 沈周 东庄图册之三
明 沈周 东庄图册之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 沈周 东庄图册之四

《论语》中记载了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等隐士,对热衷于入世进取的,孔子师徒讽刺、挖苦奚落和斥责。这些隐士,是真隐士。

真隐士,并非不关注时事,他们仍然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要对社会进行批判。例如:杨朱、老子、庄子。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第七章,战国时之“百家之学”里,称其为“消极隐者”。

另有一类隐士:或是,饱读诗书的社会贤人,或是,科举入士的高官士大夫。他们是写意山水园林,主要的消费群体。也是写意山水园林的创建者。

这些人,是国家政策的创意者制定者。这个群体,历来与世袭贵族阶级有矛盾,经常遭受贵族的打击迫害。

例如: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任用李悝为相,李悝变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

张良、萧何、韩信三位开国功臣,帮助刘邦打败秦国,开创了汉代的基业;

宋代的改革家,王安石等等。

贤人被贬谪罢官,成为新的隐者。不过,他们中不乏,隐为出,盼望朝廷开恩,重新上岗。

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出了被朝廷赦免,回归途中,兴奋急切,轻快欢畅的心情。

白居易《琵琶行》那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是为自己,被贬的境遇而流泪。

纵观历史,王朝兴,一定重用贤人能人;国家亡,是奸佞专权惹的祸。

选拔人才靠好的制度,培养人才靠发展教育,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

我国第一个太学,就是汉武帝时,由公孙弘为相,发起组织,招收学生所设立的太学。

再来说士大夫。

士大夫指官吏或有声望,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是战国出现的一个概念。它的特点是知识分子和官僚的混合体。

贵族制度,靠宗亲分封,讲求出身和门第。官僚制度,靠科举选拔,或者推荐,不问出身。因此,从战国开始,有了布衣卿相。

那么,士大夫精神和理想是什么呢?

概括的说:心怀天下,先优而后乐,面向未来,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愿望和理想。

士大夫们,身在朝廷便“明明德”“止于至善”。不得志,就大隐于朝;被贬,就中隐于市,落魄,就小隐于野。

隐于朝,就混日子;隐于市,就造园养老;隐于野,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拥有园林,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既要有财力,还要懂风雅,有审美鉴赏力。风雅和审美的情趣,是文人士大夫,与其他阶层明显的区别。

到了隋唐宋时期,兴建私家园林已成风尚。

例如:盛唐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白莲庄”;北宋司马光的“独乐园”。

清 孙温 大观园全景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 孙温 大观园全景图

山水画山水诗和写意园林

话题再回到园林上来。

囿,以自然山水为主;苑,自然山水,与人工造景相结合,在苑中建造豪华宫殿群,是突出特点。

写意山水园林,是模仿自然山水,人造景观,按照山水画的构成原理,创造诗情画意。林园规模,一般较小,占地从几亩、到上百亩不等。

园林功能包括,居住和园林两部分。例如:《红楼梦》大观园。

写意山水园林的出现,除了前面提到的,中国哲学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原因,还深受中国山水画,山水诗、画论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确立了山水画,并且有了顾恺之和宗炳的画论。

唐代,吴道之豪放的山水画,改变了李思训细腻工整的画风,是中国写意山水画的肇始。

苏东坡说吴道之的画:“道之实雄放,浩如烟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

北宋,苏东坡提出“士夫画”,其内涵与“文人画”是一致的。到了董其昌,“文人画”形成了完整的理论。

这里只简单说一句,文人画:强调诗情和写意。中国绘画写意的发展,文人画理论,功不可没。

因此可以说,写意山水园林艺术,从兴起到蔚然成风,直至达到诗意的完美境界,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漫长的发展过程。

同时,私家园林的写意山水风格,作为一种设计理念,对北方的皇家园林、陵墓园林、寺庙园林,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举几例,对写意山水园林发展,有影响的代表性人物。

明 仇英 辋川十景图(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 仇英 辋川十景图(局部)

王维(701--761)字摩诘,是盛唐时代政府高官、最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画家。

王维,因仕途磨难,心灰意冷,一心向往禅佛。身在朝廷,心系山野。

他在蓝田辋川(今西安市蓝田县,秦岭北麓一带),建立了豪华园林--辋川别业。经常游息其中,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辋川别业,按照王维的绘画建造。建成之后,他又以辋川别业为题材,创作了绘画和许多诗词。

今天,辋川别业的模样,只能从后世绘画摹本中,想象其壮美。

王维的诗集,记载了许多,他隐居辋川别业时写的诗。

例如:《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首诗,描绘的是初冬时节,秦岭山中迤逦空濛,苍翠迷人的景色。苏东坡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例如:中唐杰出的文学家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亲自指导修建自己的园林,并根据园林的泉水、小溪等八处景观,写下了著名散文《永州八记》。这八个景点,成为了当地著名打卡地。

再例如,现在的杭州西湖,就是官员、诗人白居易,在任职杭州刺史期间,改造修建的。

“白居易的《太湖石记》,是最早见于文字的对‘太湖石’的审美意义审美价值的阐述。而白居易则成为我国第一位文人造园家。”(《园林史》)。

由此让人想到,唐宋时,对待被贬弃用的官员,还是满仁义的。被贬只是不做官了,仍然可以去想去的地方,买地造园,纳妾生子,读书写作,被粉丝们拥戴。

归隐诗意入画的园林,集儒、道、佛,魏晋风流于一身,文人享受着,遁世的逍遥。

他们,谈笑皆鸿儒,来往无白丁。抚琴吟唱,品茗丹青,曲水流觞,选石玩石,不亦乐乎。

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之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之二
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之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之四

《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享(1586--1645),是明代画家文徵明的曾孙。他将文人把玩的,风雅器物,归纳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蔬果、香茗。

清代《幽梦影》的作者,涨潮说:“有山林隐逸之乐而不知享者,渔樵也,农圃也,缁黄也;有园亭姬妾之乐而不能享、不善享者,富商也,大僚也。”

君子,何以喜爱山水?[宋代]郭思,在《林泉高致》中说:“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

意思是:置身园林丘壑,可以涵养淡泊心志;乐在泉石间游走,可以长啸放歌,无拘无束。

“石让人古,水让人远”。文人士大夫,在自然山水中,领悟:“天人合一”、“道”的真谛。

宋 阎次平 松磴精庐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 阎次平 松磴精庐图

后记

我国仍然保存的,北方皇家园林,多数建于明清时期。

例如:承德避暑山庄;北京故宫、北海、中南海、颐和园。

南方的园林,差不多,也是那个时期的。例如: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杭州西湖。

园林这么美好,为何会衰落?

我觉得有以下原因:首先,我国的土地制度与古代完全不同;

其次:古代园林兴盛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也完全改变,兴旺的条件不复存在,衰落就顺理成章。

现在,城市发展提出,“生态文明”,山水林田布局,更关注宏观建设。

但是,当下在欧美、日本,研究中国写意山水园林,方兴未艾,硕果累累。我们自己的研究,却很少见。两相比较,反差明显。也很遗憾。

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结尾说:“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我也就此打住吧。

作者:宋志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 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 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成都市委统战部蜀都书画院常务理事 油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