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行业正经历重大转型,在“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大趋势下,各家企业纷纷加快转型步伐。作为衡量车企核心竞争力关键指标,研发投入不仅仅是硬实力的体现,更直接影响企业能否在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日经(Nikkei)根据QUICK FactSet和企业公布的数据进行了统计,2023年度全球17家主要车企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达到11.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34亿元),纯电动汽车、电池和车载操作系统的开发成为研发费用节节攀升的主要原因。

此次调查的对象包括7家日本车企: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斯巴鲁、三菱,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至244.77亿美元;10家日本之外的主要车企:美国的通用、福特、特斯拉,欧洲的大众、宝马、雷诺、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韩国的现代以及中国的吉利、比亚迪,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6%至601.47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新能源汽车两大霸主比亚迪特斯拉分别排在第九、第十位。前者研发费用达到0.5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70.96亿元),占营收比例为4.2%,是十年前的18倍;后者研发费用达到0.4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0.29亿元),占营收比例为3.4%。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表示: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活下来。目前,公司拥有11大技术研究院、6.9万人的研发团队和2.8万项授权专利。并且建立起自己的“技术鱼池”,当市场需要时就捞出一条“鱼”来,比如刀片电池、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IGBT6.0芯片、DMi超级混动技术、DiLink 4.0、易四方技术等等。

特斯拉在研发上的投入,同样不遗余力。早在2019年,马斯克就公开表示:“过去10年特斯拉在研发支出上约为200亿美金,这是传统巨头所没有的投入。”尤其是在自动驾驶领域,其产品可分为3个类别,包括AP(自动辅助驾驶)、EAP(增强辅助驾驶)和FSD(全自动驾驶)。

FSD主要功能包括导航辅助驾驶、自动变道、自动泊车、智能召唤、交通信号识别、(基于导航路线的)城市道路自动转向等。马斯克表示,未来FSD一定会比人类驾驶员安全十倍,如果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能够提高五倍的汽车使用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在四至八位的分别是福特、本田、宝马、斯特兰蒂斯、日产。在前有特斯拉、比亚迪,后有造车新势力的夹击之下,传统巨头们已然不能坐以待毙,纷纷发布各自的计划:

福特汽车计划从2022年到2026年在全球投资超过500亿美元,用于开发、制造电动汽车和电池;本田汽车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投入8万亿日元研发费用,其中约5万亿日元投入电气化和软件技术领域。

宝马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在沈阳建设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规划面积24万平方米,是现有动力电池生产面积的5倍;斯特兰蒂斯到2025年底前计划投资逾300亿欧元用于电气化和软件开发领域;日产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投资2万亿日元,加快推进电驱化产品布局和技术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名第三的丰田汽车,研发费用达到1.2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33.70亿元),占营收比例为3.3%。今年4月1日,执掌公司13年的丰田章男卸任,首席品牌官兼雷克萨斯品牌负责人佐藤恒治出任丰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明确了电动化转型方向,到2026年将推出10款纯电动汽车,并将纯电动汽车销量提升至每年150万辆,要知道去年这一板块销量仅为2.4万辆。

美国通用汽车位居次席,研发费用为1.39万亿日元,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方面居首位,达到6.2%,远超十年前的4.6%。去年斥资70亿美元在密歇根州建立一家汽车电池厂,这是其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

本田按研发支出计,因而实际费用会更高,故排名高于宝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田按研发支出计,因而实际费用会更高,故排名高于宝马

排在榜首的德国大众,研发费用达到2.2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55亿元),占全部17家车企的近2成。就在上个月,大众安徽计划投资231亿元人民币,其中141亿元用于生产基地(一期)与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投资,约90.5亿元为车型上市前研总投入。很显然,此举要为其新能源发展按下加速键。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将推动汽车科技的创新与突破,纯电动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智能互联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将彻底改写整个汽车行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