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君主登基后,大部分都干到生命结束才会停止,能够自愿光荣“退休”的极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宋高宗赵构和清高宗乾隆。这两位帝王有几个共同点,其一是寿命极长,都活了八十多岁;其二都是艺术爱好者,尤其是在书法和绘画领域,既能创作又能鉴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真要比起来,赵构的书法造诣远远高于乾隆,甚至连宋徽宗赵佶也在他之下。我们总是批评宋高宗不思进取,但在书法上,赵构可是勤快得很,他在《翰墨志》中曾经表示自己除非有大事在身,基本上每天都会写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高宗赵构非常痴迷“二王”,他曾经跟秦桧表示,书法如果不能师法晋人,那么终入下品,格调不会特别高。他这一看法直到今天很多人也都赞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高宗赵构很自信的说过:“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或道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这就是说他对魏晋六朝笔法研究非常透彻,而且能够化为己有、跳出藩篱。他的同族后人赵孟頫早年也学过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明代宋濂记载,赵子昂对赵构极为佩服,认为自己并未超越宋高宗。不过赵孟頫仍学到了赵构五成功力,并能独成一家。在将帝位禅让给宋孝宗之后,赵构更能够专心于笔墨之间了,书法中飘逸自然之气更为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高宗传世作品不多,《行书千字文》极为经典,作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全卷百余行、一千多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纵观这卷《行书千字文》,笔笔有《圣教序》《兰亭序》遗风,赵构把书法写到了王羲之才有的高度。难怪后世称赞“天纵其能,无不造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书千字文》有《圣教序》之形、神,又不乏个人风格。此帖尖锋入纸,行笔中锋,一搨直下。调锋、使转、左右揖让都非常自然。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意连、行气贯通,有一气呵成的畅快感。结字奇宕,字字不一,字形大小、用墨浓淡、间架松紧、章法疏密、笔画粗细,清晰分明,对比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较于王羲之《圣教序》,宋高宗书法更多了几分潇洒不羁的帝王气。与其父赵佶一样,如果专心当一个安乐王爷,他们的艺术造诣恐怕会更高。赵构这卷《行书千字文》承传了“二王书风,法度严谨,用笔润媚,华贵中不失清逸之气,真可谓“禊帖嫡宗”“宗室白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我们将这卷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行书千字文》进行超高清复刻,极度清晰地复原出跟原作几乎无差别的作品,见此作如见真迹。欲购此卷,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