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父亲是创一代;因为热衷学习,走上了一条不同父辈的路——小学赢得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高考夺得温州市理科第一名,工作后任教清华大学,在国际学术期刊上频出新作。

“很高兴在这里见到老乡!”近日,潮新闻记者在北京见到了这位80后温籍乡贤郑捷,他穿着格子衬衫,脚上是运动鞋,正急匆匆地从外地赶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参加一场学术活动。

十足学霸,一路冲上名校

“有三年时间没回老家了,很想念家乡县前头的馄饨。”郑捷说,从小就生活在鹿城老城区,从温州市建设小学、温州实验中学、温州中学一路走来,最美好的童年记忆都在家乡。

翻阅郑捷的履历资料,可见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全国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高二组特等奖、温州市中考第一名、全国高考温州市理科第一名……

郑捷回忆,高中三年,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完成正常的课程学习之外,艺术节、运动会、竞赛班都很积极参与。“高中于我,仍然还是一个需要全面发展的阶段,过早地偏科并不适合我的自身特点。”

1999年考上清华大学,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涯,荣誉拿到手软:北京市三好学生、清华大学一二·九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郑捷介绍,大学的学习需要自律,被动学习变得不大可能。这里不会再有任课老师的奶妈式教导,不会再有班主任的保姆式呵护,自主学习,变得格外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堂上的郑捷

恋上清华,拒做“创二代”

也许是受温州商业氛围浓厚的影响,周围的朋友经商的比较多,对经济的现实活动有一些更多的了解,郑捷选择清华的经济管理专业。“当时主要参考了一下父母和亲戚朋友的意见,觉得学经济挺好的,因为比较实用嘛!”个人数学还不错,这也算是自己的一个比较优势。

后来,郑捷自己也没想到走上了学术之路。“我是同学里为数不多做学术的。”郑捷说,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曾经也有过很多思考。“进入大学以后,个性发展方面也比较成熟了,我逐渐发现我的个性不适合去业界工作。我不是一个喜欢受约束的人,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可能不适合我。”郑捷说,要么就是创业,自己当老板,没有任何的约束;要么就是做学术,时间上比较自由。当时基于家里有人创业,想着可以走一条不同的路去尝试一下。

在清华读了本科、硕士,后来又去美国华盛顿大学读博。回到国内后,清华、人大、复旦等很多高校都向他伸出橄榄枝。“复旦的一个优势在于上海离我家比较近,清华嘛,主要因为这是我的母校,当时面试之后,学校老师也跟我进行了很多次的通话,希望我尽快做决定。”

频出成果,简单的“经济人”

郑捷说,做学术,智力是其次,兴趣是第一。有了兴趣才会有随之而来的热情,才会投入时间。“工作的时候,很多年轻老师的办公室晚上10点30分,灯还亮着是常有的,靠兴趣支撑。”

之后,郑捷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科学与政策实验室(ESPEL)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学者,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副主编,Research in Economics副主编,曾担任多份SSCI期刊客座主编。研究领域包括信息经济学、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主题涵盖机制设计、市场设计、信息设计等经典问题和参照依赖、自我控制、互惠利他等行为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捷说,如何实现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更好合作,就是自己研究的课题之一。在没有机制的干预下,只关注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很难实现合作共赢;如何开发好的机制让逐利的个体实现合作共赢,是“内卷化”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也许是小时候成长环境的影响,他希望自己的研究对民营经济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几年前,有一种声音说,到底是给国企还是民营企业补贴多一点好的讨论。郑捷做了一个严谨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补贴给谁与不同企业的成本结构有关,但与企业所有制结构无关。“相信温州的民营企业在促进效率与公平的路上一定会走得更好。”郑捷寄语家乡。

在清华大学,6年求学12年任教,今年夏天,郑捷将开启新的职业生涯。“接下来,我会和我夫人一起加盟山东大学,组建行为科学研究团队。”考虑到家庭、事业的发展,郑捷选择再出发。

—版权声明—

来源:潮新闻,编辑:nhyilin

仅用于学术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

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号:Eternalhui或nhyilin删除或修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