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萌 天津摄影报道

近年来,许多咖啡店、奶茶店里有一面“心愿便利贴”墙已经屡见不鲜,但“旅游便利贴”墙呢?近期乘坐高铁到达天津站、天津西站的旅客或许会注意到,在这两座车站换乘地铁的入口处,都有一面“出行随身贴”展板,分门别类挂着高校篇、美食篇、休闲娱乐购物篇等6个板块共60种便利条,并附有乘车指南供游客取阅。

作为2021年7月国务院批准的五个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城市之一,天津近几年也出台了多个促进消费、拉动增长的措施。6月9日,天津发布了《天津市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下称《方案》),包含了24项重点任务,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0亿元,国内外旅游人数达到3亿人次;到202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022年翻一番,国内外旅游人数达到3.2亿人次。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天津曾在2021年10月发布过包含25项举措的《天津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不过此方案目前仅可从天津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网站上看到中英文图解。曾有市民在天津市政务网上提问是否可以下载全文,官方回复已经联系提问者并解决,但并未给出可下载的链接。而此次,《方案》已经正式向社会公开。

允许外摆,监管更加灵活

此次,天津将聚焦24项重点任务,包括增强海河消费功能、擦亮“洋楼”历史文化名片、做强津派活力商圈等等。其中,针对天津相声、美食、历史文化等特色,提出发展“水上巴士”,开发相声船、演艺船等特色功能性游船;选树一批地标美食和名店名吃,提升“津味早点”“天津小吃”“天津海鲜”影响力,培育更多钻级酒家、米其林餐厅、黑珍珠餐厅和国际知名餐饮品牌;精细化塑造梁启超、李叔同、曹禺等名人故居文化内涵及场景,推出一批精品名人故居。

另外,《方案》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立足点,即建设立足京津冀、面向国内外,展示中国文化和天津魅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因此,许多任务中提出不少针对京冀游客赴津旅游的优化措施,如实施以面向京冀游客为重点的“I游天津”工程,打响“近代百年看天津”品牌,迭代创新旅游产品及线路,构建全新四季短途游场景;编修新版旅游地图,组织媒体采风,举办推介活动,深度挖掘来津“周末游”题材;建设“津城”“滨城”20分钟、京津雄30分钟、京津冀主要城市60分钟、全国主要城市180分钟通达交通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天津还将实行更加包容和灵活的监管,提出促消费活动的暖场节目不再作为营业性演出审批、对游客在消费场所首次停车违章实行告知免罚制等等。并且,在全国多地松绑“地摊经济”后,天津也对商圈、商业综合体用地红线内、商业街、开放式公园、慢行系统等区域,在不影响交通和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外摆位”“跨门经营”。

事实上,天津对于上述业态的包容监管从年初就已开始。3月,在天津网红小吃街西北角,一位居民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以前早上9点很多早餐车就都已经收摊了,现在到9点半了还有很多人排队。“之前一到九点就有人来催着收摊,有好几次都吵起来了。现在没人管了,但排队可比以前长多了,从前顶多排10分钟,现在至少半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费,未来经济增长主引擎

随着消费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三大引擎当中地位不断上升,培育国际消费中心成为许多城市稳经济、促增长的重要抓手。自从2021年7月19日,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后,这几座城市都出台了促进消费的中长期计划。

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别在2021年出台了《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分别从培育消费品牌和打造首店经济等方面切入。而近期除了天津以外,广州也公布了《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目标是建设全球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汇聚区域资源的大湾区消费枢纽。

不过,根据全球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CBRE世邦魏理仕发布的《2022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致胜策略》白皮书,上海、北京是中国大陆仅有的两座“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基本可以比肩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广州、重庆、天津、深圳等城市为“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还需进一步完善消费相关硬件基础设施与软性服务。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在4月初举行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3年春季研讨会上向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指出,恢复和扩大居民消费是目前全国经济今年能不能实现整体好转以及长期向好的关键点,从长远看应实行鼓励支持中高端消费的政策,否则就难以实现生产、分配、消费的良性循环。

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