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磷虾,名字叫虾,看起来像虾,但却不是一种我们一般市场上说的虾,和咱们市场上见到的对虾之类的十足目是不同的。磷虾是一类海洋浮游高等甲壳动物,隶属于甲壳纲、软甲亚纲、真虾部、磷虾目(Euphausiace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极海域,磷虾也有许多种类,比如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晶磷虾(E. cystallorophisa)、冷磷虾(E. friacantha)以及长额樱磷虾(Thysanoessa macrura)等等,其中,南极大磷虾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也是主要的渔业和科研关注对象,往往我们提到南极磷虾就是指南极大磷虾。南极大磷虾是磷虾类中体型较大的成员,成体长42-65mm,几乎与市场所见的小型虾类相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极磷虾主要集中于南冰洋,是一种群居类生物,有时密度可以达到每立方米1万至3万只。它们经常在海平面200米以内的浅水区聚集,主要以海洋浮游生物作为食物,根据估计,南极磷虾总量约有10亿吨(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温海焜)。

如此庞大的数量,也让南极磷虾成为了各国关注的对象,科学家认为这是一座10亿吨的“海上金矿”。

南极磷虾蕴含巨大经济价值

南极磷虾是地球上已发现生物量最大的单一物种,南极磷虾处于南大洋食物链的中心,是鲸鱼、海豹、企鹅等动物的主要食物。

由于过度捕捞,传统的鱼类资源正在衰退,传统渔场在消失,渔汛不明显,湖泊等自然水域所能提供的水产品已呈饱和状态。在全球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背景下,南极磷虾有望成为人类未来最大的蛋白质资源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极磷虾具有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与金枪鱼、牛肉等肉类相比,南极磷虾的蛋白质含量更高,蛋白质含量达到了16.31%。

磷虾矿物质含量丰富,为2.76%,高于日本对虾(1.6%)、蛤蜊(2.2%)等多种海产品。且其蛋白水解产物中氨基酸种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包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70.36%,其中还包括人体必需的亚油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因为极磷虾的甲壳内氟化物水平很高,南极磷虾被捕后,氟元素会在内源酶的作用下转移到肉中,导致南极磷虾体内的氟含量升高。因此,加工速度需要很快,否则人食用是不合适的。所以磷虾一般直接在捕捞船上进行加工。

比如处理成虾粉,作为饲料以及运动性渔业的饵料和水族食品,或者是作为营养补充剂的磷虾油或提取物产品。还有可以直接食用的去皮磷虾尾肉、磷虾糕、磷虾片等等。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苏联、日本、波兰等国率先开始商业捕捞南极磷虾。近年来,挪威引领了新一轮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南极磷虾国际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将是最大黑马?

中国从1984年首次南极科考起就启动了南极磷虾资源调查,并于2010年首次派渔船进行商业捕捞,加入了这场资源争夺战。虽然中国南极磷虾商业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4年的捕捞产量达到5.4万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全球南极磷虾捕捞量最大的国家挪威年捕捞量约为16万吨,但是我国正在逐渐发力,突破了多项技术,创建了南极磷虾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研发新型南极磷虾拖网,捕捞效率在同类作业方式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新型生态友好捕捞技术,降低了非目标生物兼捕,促进了南极生物资源的生态保护,确保我国南极磷虾入渔申请通过率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南极磷虾捕捞单季渔船数量由2艘增加到4~5艘,作业渔场由2个扩大到3个,作业时间由2个月延长至9个月,实现了主要渔场和作业季节的全覆盖。经过了11年的发展,一条从捕捞到加工的磷虾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2020年,“深蓝号”入列更是将扩大我国的磷虾产业规模,“深蓝号”是我国自主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渔业捕捞加工一体船,也是世界目前最大最先进的渔业捕捞加工一体船,其总长约120米,型宽21.60米,配有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连续泵吸捕捞系统和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在深蓝号的助力下,未来中国磷虾捕捞量将突破10万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仅仅10年,中国磷虾产业发展如此迅速,的确是最大黑马。

会不会对磷虾产生生存威胁

如果南极磷虾捕捞业无序发展,势必造成南极磷虾资源匮乏,危及南极鲸类、鱼类、帝王企鹅等动物的生存,并给南极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是目前来说,人类的捕捞量还是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极磷虾的自身繁殖能力非常惊人,在每年1月至3月时段产卵,雌性每一次会产6000-10000个卵,如果将磷虾的捕捞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就可以保证磷虾种群的循环发展。

目前绝大多数南极磷虾产自FAO48渔区。2000年,研究人员对48海区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评估认为,48海区南极磷虾资源量为4429万吨。针对这一区域,提出了400万吨的捕捞限额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实际上,2010年CCAMLR养护措施51-01条的规定是,在进一步细化限额分配之前,“任何渔季48.1、48.2、48.3和48.4四个亚区内磷虾的总捕捞量须进一步限定在62万吨之内”,远低于限额建议。2014年的51-07条更是为每个亚区规定了比例,任何一个亚区抵达限额就会关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人类每年的捕捞量还低于30万吨,远远达不到62万吨的限额,当然,对于南极磷虾每年捕捞限额,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积极地研究南极磷虾资源量变化的规律及其带来的潜在影响,制定更准确的捕捞量。

比与人类捕捞活动,气候的变化才是南极磷虾资源的真正威胁。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南极海冰的减少,目前,科学家最新勘测显示,南极洲海冰面积已缩小至历史最低点,仅228.7万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引起了许多研究人员的担忧。南极磷虾几乎整个生活史都依赖南极海冰。比如,南极海冰释放的营养物质,会富集浮游动植物为磷虾提供食物,冰下的藻类也是磷虾的食物,而海冰本身又可以保护磷虾摄食行为而减少来自其他物种的影响。

如何维护南极生态,让南极生物可以稳定循环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们未来要思考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