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和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国家级新区教育创新发展学术年会(以下简称:首届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
在25日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顾问卢迈以《做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先行者》为主题,从教育政策、新技术革命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卢迈谈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我国教育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诸多成就。比如,从2011年起,国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缓解了“入园难”的问题,扩大了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自1986年,我国在义务教育法中明确提出“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2011年我国义务教育就基本实现了全面普及;自1999年开启高校扩招的大幕,中国在2000年正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然而,随着近年人工智能等领域引发的变革,教育体系该如何应对?卢迈对此提出了六点建议。
其一,把高质量的教育向前延伸至0-3岁。卢迈认为,改善家庭养育环境和改变家长育儿理念的行为,可以使孩子脑神经的发育更丰富、更健康,从而为后期的发展打好基础。
其二,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截至2023年8月,全国共有2.98亿儿童,其中留守和流动儿童不少于9000万。因此,卢迈建议国家级新区通过提供同等公办学校的资源、开设儿童之家等方式,关注到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
其三,加强国际交流。卢迈表示,我国的教育也应了解国际动向,可通过诸如PISA测试,评价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技能应对实际生活挑战的能力,做出积极的改革。
其四,做到结构调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卢迈谈到,大班额调整、小规模学校调整、财政支出调整等方面都应考虑到。
其五,重视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卢迈表示,一方面,要提升学校供餐质量,保障学生营养,杜绝市场势力深入到学校,从孩子们嘴里“揩油”;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能力,搭建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参与体系。
最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要注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文化知识、职业技能三方面”,卢迈认为,这个顺序也不能错,不能因为这些孩子曾在中考失利,就仅把职业技能放在第一位,不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文化知识学习。
红星新闻记者李宇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