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双方经协商决定成立经济工作组,被视为两国“破冰”的重要信号。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美方升级对中国实体和个人的制裁。

据报道,这一制裁是由美国财政部和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联合实施的,并在美国境内实施。 9月27日,计划出台行政措施,将28项物品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即所谓的物项清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报称,相关组织和机构“涉嫌违反美国国家安全利益或外交政策”,将依法受到制裁。

28台来自中国、俄罗斯、芬兰、德国、阿曼、阿联酋和巴基斯坦。其中,中国11人,俄罗斯和巴基斯坦5人,芬兰3人,阿曼2人,德国和阿联酋1人。

美国列出的具体原因也因国家而异。中国被挑出来“是因为伊朗发展了无人机和战机”。美国财政部虽然表态冠冕堂皇,但未能提供任何实质性证据,难免引发虚假说法之嫌。

针对这一问题,我商务部将其列为美方一贯的制裁和滥用“长臂管辖”做法,称其破坏国际贸易秩序和规则,阻碍正常的国际经贸往来,严重损害国际贸易秩序。 。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也就不足为奇了。奇怪的是,在中美经济工作组刚刚成立、美方寻求中美最高级别接触之际,美方却做出如此鬼脸的举动。

中美关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更正式地说,“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以这个经济工作组为例。分为“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两部分。前者由两国财政部副部长级官员负责,后者由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负责。负责人为副部长级官员。经济工作组的真正含义是“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会议,加强经济金融问题的沟通和信息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否意味着中美之间的坚冰已经融化,正在趋于稳定和改善?相反,这是紧张气氛下的最后手段。

回顾中美建交,曾有过一段不长也不短的“蜜月期”。那时两国的合作可谓是友好友好,根本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看看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东盟、日韩等,都可以轻松举行定期高层经贸对话。我从未听说过成立经济工作组。

在当前中美紧张局势下,如此突然的做法本身就显得不同寻常。如果从消极角度推测,可能是美国反华势力越来越多,政治关系的扭曲和迫害逐渐转移到经济层面,迫使两国迈出这一步。 。创建专门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不是没有踪迹。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中美双边贸易额4381亿美元。虽然这个数字令人印象深刻,但同比下降了 14.5%。相应地,中俄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32%至1551亿美元。

经济归根结底是政治的延续,有政治保障才有生意。现在中美之间存在不信任和对抗。如果经贸关系继续下滑甚至崩溃,就意味着两国关系的“压舱石”不复存在。两国关系将向何方发展,确实很难预测。

美国反华制裁的回归很可能是由于美国反华势力的强烈反弹。这也是拜登政府改善中美关系、寻求高层接触的必然反应。但除了这些小狡辩之外,预计美国在APEC峰会之前不会采取其他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