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尼泊尔首相访华,与中国讨论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双方都认为珠峰属于自己国家。
面对尼方的质问,毛主席笑着说:“阁下是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吗?”

中尼双方分别是什么态度?毛主席如何看待珠峰问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一、周总理首次交锋
中国的位置比较特殊,和包括尼泊尔在内的12个国家都有接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领土争端,美国最喜欢以此来挑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
为了国内和国际的稳定,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对领土问题十分重视,总是拿出积极友好的态度来处理。
尼泊尔和中国的关系算是比较友好的,两国在1955年就建立了外交关系,感情一直很稳定,尽管如此,在领土问题上,还是发生了一些小摩擦。

1960年3月,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访华,周总理接见了他,这次访华,柯伊拉腊是为“珠峰”归属问题而来。
珠穆朗玛峰地理位置特殊,在中国和尼泊尔的交界处一直没有明确划分。
尼方表示:“珠峰一直在尼泊尔境内,我们叫它沙喀玛塔,它是我国人民信奉的神山,我们不可能让出去。”
周总理则表示:“珠峰位于中国境内是有历史依据的,但并没有依据证明珠峰属于尼泊尔。我国藏族人民对珠峰同样有着深厚的感情,把它视为‘圣母之地’。”

1792年,尼泊尔成为了清朝的附属国,而在此之前,珠穆朗玛峰就已经纳入了中国版图,被标注为“朱母朗马阿林”。到了19世纪,尼泊尔遭到英国侵略,被迫脱离中国。
以前的中国只有“边疆”的概念,而没有“边界”的概念,划分并没有那么明确,所以才会为后来埋下隐患。
不过周总理并没有采取强硬的态度,而是有商有量,温和地说:“我们要照顾中国的民族感情,但也要照顾尼泊尔人民的感情。”
二、毛主席的提议
3月18日,柯伊拉腊率领尼方代表团在浙江杭州会见毛主席,继续讨论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

毛主席特地在杭州饭店招待了他们,席上,柯伊拉腊说道:“这个峰在西方叫额菲尔士峰,我们国家叫它沙喀玛塔,你们叫珠穆朗玛峰。它明明在我们境内,但周总理却说它在你们境内。”
毛主席笑着说:“阁下是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吗?这就难办了,我们两国对它都有着特别的感情,划给我们的话,你们不愿意,划给你们的话,我们也不愿意,这多伤感情。”

毛主席巧妙地分析道:“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珠峰的归属问题,也是我们两国的友谊问题,只要我们需要对方的友谊,这个问题就可以商量。”
毛主席提出:“要不这样吧,我们各退一步,将珠峰一分为二,各占一半,南边归你们,北边归我们,边界线从珠峰峰顶经过,怎么样?”
毛主席又说道:“这个峰以后可以改个名字,就叫‘中尼友谊峰’。”

柯伊拉腊没有明确拒绝,回道:“您的提议我是同意的,但希望能把这个事拖一拖,我需要一些时间来教育人民。”
毛主席表示理解,说:“这个事拖一拖也没关系,山很高,是一道不错的屏障,可以保障我们两国边境的安全,谁也不吃亏。”
这次会谈,关于珠峰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不过也是个很好的开始。
三、珠峰问题的解决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不仅备受中、尼重视,世界各国的目光也盯着这里。在珠峰问题上,柯伊拉腊承受着很大压力,尼泊尔被印度三面包围,除了国内反对派外,他还要考虑印度和西方势力。
尼泊尔国内以及一些国际反华势力以“中国人没有登上过珠峰”为借口,否认珠峰属于中国,为此,毛主席指示,组织中国的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

1960年5月25日,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峰顶,我国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态度,让那些质疑的人闭了嘴。
领土不仅仅是一块土地,更是一个国家的脸面,我国对于领土问题一向态度强硬,绝不退让。
关于珠峰归属问题的谈判是漫长的,从提出到拍板历经一年零8个月,中间有印度从中作梗,但并没能阻挡中尼友好前进的步伐。
1961年10月5日,尼泊尔国王访华,正式与我国签署《中尼边界条约》,具体内容与毛主席当初的提议差不多。

珠峰问题能和平解决,全靠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毛主席的智慧提议,这条边界不仅没有伤害中尼感情,还成为了两国的“友好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