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中纪委公布了对原浙江省副省长王钟麓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立案起诉的决定。

彼时,距离王钟麓办理退休手续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本应该颐养天年的时候,自己会因为同乡好友孙达山犯事而锒铛入狱。

对于王钟麓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再一次展示了中央治理腐败的决心和勇气。今天,就让我们来大致回顾一下王钟麓职务犯罪的过程,以他的经历来作为警醒后人的前车之鉴。

从副省长到董事长

王钟麓是土生土长的浙江本地人,出生于1930年。青少年时期的王钟麓主要在省内求学,为了躲避战乱,他跟随父母搬过很多次家。所幸,王钟麓勤奋好学,局势的动荡没有对他的学业造成太大的影响。

1949年春天,王钟麓的家乡迎来了解放。新中国成立之后,王钟麓进入省政府工作,他在财会方面学有所长,长期在省财贸部工作。1956年,王钟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5年,王钟麓开始担任省财贸办公室副主任。在经济发达省份参与财经管理工作,让王钟麓的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经验和素质都达到个人巅峰状态的王钟麓,在中央重用年轻干部的春风下,得到了上升通道的扩充,先后担任了省政府的副秘书长和秘书长。

1987年,王钟麓当选为浙江省副省长。

浙江是推行改革开放政策较为深入的地区之一,从八十年代开始,省内的金融、经贸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王钟麓在财经领域深耕多年,熟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在任内制定了一系列广受好评的营商策略,为浙江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应该说,王钟麓给浙江的市场环境注入了活力和信心,去除特殊历史时期的阴霾,重整经济发展秩序确实需要一定的开拓性政策来提供支持。

1993年,由五家子公司改组形成的新浙江国信企业集团公司成立,王钟麓跨界出任公司董事长,并兼任了法人和总经理等多个职务。从副省长到大型国企老总,这在当年,即使是发达先进的浙江省,也算得上是一件绝对的大新闻。

手段高明的官商勾结

实力雄厚,又有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国信集团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在成立之初,该集团在金融领域大刀阔斧,以宽松的融资担保行为引流了大量的信贷客户。经济业务表面呈现一片繁荣,然而浮华背后的暗流始终让人心中难安。

过分追求市场份额的占有导致的呆账、坏账层出不穷,人民银行屡次在系统内发出针对国信集团的风险预警。王钟麓从事财经工作多年,他会不了解公司运营中潜藏的风险吗?

当然不是,国信的一切经营行为,都处于王钟麓的绝对掌控之下。2003年初,杭州华源实业公司(房地产)董事长孙达山的案发,揭露了王钟麓在国信的迷之操作。

国信集团成立之初,王钟麓就已经和孙达山有所勾结,在信贷、担保和土地转让等商业行为中,国信以国企身份给华源公司提供了诸多优惠和便利。

例如,1997年,浙江中医学院就校址迁移事项同国信展开谈判。在最终达成的协议中,国信提供的是一块面积为286亩的置换地。为了这块置换地,国信向华源公司支付了5500万余元的费用,较市场价多出2000万余元。

类似这样明目张胆地侵吞国家利益行为,王钟麓驾轻就熟。作为回报,孙达山数年间向王钟麓行贿数十万元。

除了孙达山,王钟麓还秉承“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向自己儿子的关系户,深圳三洲公司违规投资5000余万元,最终给国家造成了1300万的巨额经济损失。当然,损失由国家来承担,而王家父子在背后赚得盆满钵满。

2000年,王钟麓顺利退休。他心安理得地认为,职业生涯的终结,等同于给过去的违纪行为划上了句点。不过,正义的裁决始终还是没有饶恕他。2004年,杭州中院依然判处王钟麓有期徒刑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