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上取得了迅速增长,截至去年12月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7%,今年前6个月销量是去年同期的4倍,多达6个中国车企进入销量前十名。

这主要是由于西方汽车品牌因制裁退出俄市,为国产车品牌创造了发展契机。但是,伴随销量增长而来的是质量问题频发,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车辆的维修频率增加了35%。

面对质量遭遇滑铁卢,有人唱衰中国车企实力不足,也有人批评车企没抓住机遇。作为业内人士,笔者认为中国车企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由于零部件难以适应俄罗斯极端气候导致,通过提高定制化水平完全可以解决。

俄罗斯地广人稀,东西跨度达到10个时区,南北距离更是长达4000公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绝大部分国土都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冬天漫长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70摄氏度。这给汽车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

以笔者所在的东北某车企为例,去年开始批量出口某款SUV车型。该款车在国内销量不俗,东北地区表现也较好。

没想到运到俄罗斯后,各种故障屡见不鲜——发动机运行不稳、线路接触不良、车身零件脱落等等。尤其是在北极圈地区,故障率更是高达20%。

分析原因后我们发现,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很多塑料、橡胶零件失去弹性,金属零件也脆化严重。一些电子部件由于工作环境温度超出设计范围,很容易失效。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汽车的可靠性。

面对巨大的气候差异,我们采取的解决方案就是提高定制化水平。这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零部件选型和功能调整。

在零部件选型方面,我们针对低温环境开发了专门的“俄罗斯版”替代品。它们大都采用特殊的防寒材料打造,能够在低温条件下依然保持弹性和韧性。此外,对于电子零部件也进行了耐寒级别的提升。这使整车的可靠性大为增强。

在功能调整方面,我们对车辆的暖气系统进行了升级换代。为了在极端低温环境下仍能正常启动并长时间工作,我们采用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暖机系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为机舱提供充足的热量。

同时加装了更高功率的车内空调,确保乘员舱温度的充足。这些针对性调整大大缓解了严寒对车辆运转的影响。

类似的情况,日系车企早有应对。以丰田为例,其旗下RAV4混动车型被誉为是俄罗斯市场上最畅销的进口SUV。

这款车型主打的俄罗斯消费群体是中产阶级家庭,使用年限长达10年以上。为适应俄罗斯复杂路况,这款车在悬挂系统、刹车系统上都进行了专门调校。

此外,车身底盘采用多层涂装,大幅提高防锈蚀能力。正是这种高度的定制化让丰田混动车型在俄罗斯市场备受欢迎。

所以,中国车企也需要在定制化道路上不断深入。目前中国车企虽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但核心零部件、产品工艺等仍有很大差距。

这次事件值得汽车从业者深刻反思,我们必须注重自主创新,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才能让中国汽车真正实现从大国走向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