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甘肃一农民在打扫老宅时,房梁上突然掉下来一个木疙瘩,砸到了他的脚上,忍痛捡起木疙瘩,心中一惊,这木疙瘩竟是一只猴子,这让他突然想起父母在世时说过的话。

李林强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甘肃农民,数年前他的父母先后离世,为了不再想起往事伤感,李林强便搬出了老家的土房。

一日,李林强去老家祭扫父亲的坟墓。望着破旧的土房,他不禁想起从前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

老宅并不是什么高屋建筑,只是土糊木制的一所老房子。因为太久没有打扫,房梁盘踞了诸多蜘蛛网。

他找来扫帚和抹布,先把院子里的枯叶落尘清扫干净,又擦拭了房前屋后的墙壁和门窗。劳作了一个上午,李林强累得腰酸背痛,肚子也在咕咕叫了。他在屋内歇息片刻,从袋里掏出两个馍馍充饥。

扫除灰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对久未打扫的老房子。李林强深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不能停下,于是继续开始清理房间。

他找来长木棍,站在摇摇欲坠的梯子上,小心翼翼地把吊顶上结满蛛网的木条剔除掉。

在他把最后一片蛛网打掉时,一块黑黝黝的东西“咚”地一声从屋顶掉下,结结实实地击中他的脚背。

李林强痛得“哎哟”一声,蹲下身揉着红肿的脚,等痛楚稍微缓解后,他拾起那块掉落的东西一看,原来是一只形似猴子的黑木雕。

这让他立刻想起父母曾说家里有一件祖传的古玩。李林强猜这木猴子可能就是那件传家宝,仔细看来雕工精致,姿态灵动,不像寻常木匠能雕刻出的作品。兴奋之余,李林强把木猴揣入怀中,抛下打扫的工作,匆匆回家,向妻子述说此事。

妻子认为这不过是块木头玩具,李林强坚持它是祖传的宝物。妻子无奈,建议找自己的表兄鉴定,这人平时对古玩颇有研究。第二天清晨,李林强特意梳洗穿戴整齐,提着木猴去拜访几条村外的表兄家。

表兄接过木猴细细端详,说需要请教其他行家,过了几天给李林强回信,表示这只是普通的木雕,没有古玩的价值。

李林强略感失望,表兄见木猴雕工细腻,出价要买下,也被李林强断然拒绝。他决定亲自弄清这木猴的来历。

没几天,李林强听说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来到县城开展文物知识科普活动。他起了大早,背着木猴赶到县城,想让工作人员瞧瞧。

那天县城来了好些乡民,李林强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终于让几位年轻的工作人员看过了木猴,但他们都说这不过木头玩意,没有什么价值。

李林强正要失望地离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走过来,叫住他,说这木猴可能是三国时期的文物。老教授请求将木猴暂时带走研究,李林强欣然同意,但提出研究后希望木猴能归还。

老教授答应后,小心翼翼地把木猴装进保护箱带走了。过了几天,老教授亲自找到李林强的住处,详细分析了木猴的来历。

原来,那木猴确实是东汉时期的文物,采用多块木头分段雕刻再拼合而成,表面涂以天然植物染料上色,姿态灵动逼真。它能保存完好是因为处在干燥的屋顶环境。

老教授还向李林强阐述了木猴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它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审美情趣。李林强听后深思熟虑,觉得这件古物仅由自己收藏太过可惜,最终决定将木猴献给国家,既可以传承家族的文化,也可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和见证。

在老教授的引荐下,李林强的木猴被正式收藏在省级博物馆,供人们欣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李林强也经常去博物馆参观,看着玻璃柜中呈跃姿的小木猴,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