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我发现随着新社交平台的火热,闪光灯直闪人像/街拍重新又开始流行了起来。但如今大部分中高端相机都没有了内置闪光灯,导致机顶闪光灯市场也重新复苏。那么为什么这些中高端相机不再内置闪光灯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对于中高端可更换镜头相机产品来说,一个优秀的取景器要比一个功率不足的内置闪光灯重要很多。单反时代的光学取景器规格和物理尺寸息息相关,想要更大更明亮的取景器就势必需要更大更夸张的军舰部。

宾得K-1伟岸的军舰头

到了微单时代,五棱镜是没有了,但随之而来的是EVF电子取景器。电子取景器由一块小尺寸高规格显示屏+放大镜组组成。显示屏需要更高分辨率+更高刷新率,此时就需要增加显示屏面积增加散热设计来实现规格上的突破。而放大镜组也同样随之扩大才能满足使用需求,并且不少厂商还在放大镜组上进行镀膜,以实现更高清晰度的显示。

索尼A1的军舰部构成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微单系统花头可多了。佳能EOS R3上复活了眼控对焦模块,进一步占用军舰部的空间。松下新机Lumix S5M2在军舰部藏了个主动散热系统,传导传感器发出的热量。显然厂商宁可卷各种特殊功能也完全不想内置一个闪光灯。

佳能EOS R3的眼控对焦单元

是什么让厂商们主动舍弃内置闪光灯功能呢?自然是因为目前的相机高感光度已经能够在大多数工况下完成拍摄任务了。上一台内置闪光灯的可更换镜头全画幅相机还是2014年的尼康D750,距今已经8年了。你们想一下10多年前的相机,比如我当年用的索尼a200,感光度开个800都要三思一下画质是否会崩坏,现在的全画幅相机感光度开到个6400都是家常便饭,开个12800都无伤大雅,性能确实已经提升太多了。

尼康Z5 ISO6400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攻坚机身防抖,当光线较弱且不需要抓拍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手持拍摄1/2秒到1秒来得到更明亮的画面。当然它们更希望干掉的是旅拍中的三脚架,内置闪光灯没在他们的集火范围内。

索尼ZV-1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相机去主攻视频拍摄领域,人家不仅不需要内置闪光灯,连EVF取景器都可以滚蛋,比如索尼ZV-1/ZV-E10/FX-3/FX-30。不过我还是觉得入门机即使主攻视频也还是需要保留内置闪光灯的,这样才能面向更多元化的消费者群体,比如松下Lumix G100就是这样做的,EVF和内置闪光灯都保留。

佳能EOS R10的内置闪光灯

最后就是目前各大厂商都遇到了闪光灯困局。最近几年里新发布的进阶级机型中,仅有尼康Z 50、佳能EOS R10/R50/R100以及富士X-S20配备了内置闪光灯,闪光指数大多是6-7。而神牛399买的复古机顶闪都有12的闪光指数了,那还纠结个什么机顶闪啊?

所以总而言之就是三个方面导致了中高端相机上的闪光灯消失:

1.厂商正在疯狂的堆积取景器规格,军舰部需要更多的面积容纳更高规格的五棱镜/EVF模组/散热风扇,导致没有空间安排内置闪光灯。

2.当前的相机在高感光度工况下有了非常强劲的表现能力,导致使用该级别相机的用户只需要借助任何一点点光源就可以完成拍摄。或者目标用户压根就不拍照......

3.用户对于闪光灯的要求并不算低,不仅仅是内置闪光灯,就连原厂的机顶闪光灯都已经无法满足中高端用户的使用需求了。

所以内置闪光灯目前已经成了入门级相机才会配备的低端业余玩意,真正入门的人不会用用不好,进阶和高端用户看不上,已经是旧时代的产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