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就死亡人数上来看,这一轮巴以冲突,以色列占据着绝对优势。然而,以色列在国际舆论上的形象却是彻底崩溃。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也提到过,这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崛起,肢解了传统西方媒体霸权带来的最直接反噬。而在犹太-盎萨集团在舆论场上的强行封锁,却进一步刺激了这种反噬。有美媒就注意到,美国年轻人似乎变了。

美媒《华尔街日报》在最近的一期节目中提到了自己的担忧。它认为,以这一次巴以冲突为导火索,美国社会、乃至整个西方社会正在形成严重的“代际鸿沟”。年轻一代群体更加倾向于支持巴勒斯坦,而不是美国传统的支持以色列的倾向。

此外,《华尔街日报》还提到,对巴勒斯坦的支持,已经席卷了几乎每一个美国大学的校园。这些美国年轻人普遍将巴以冲突认定为“被压迫者对压迫者的反抗”,是一场“武装起义”和“抵抗行为”。这和美国老一辈人的观念完全对立。按照《华尔街日报》的民意调查,在美国年轻人群体当中,有超过50%的人认为,哈马斯的行为是对压迫的反抗。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则95%都倾向于支持以色列。对于这样的结果,美媒给了一个词,叫“政治觉醒”。

最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背景下,美国人还去搞了一个意识形态的调查。结果就发现,以1990年以后的“Z世代”年轻人群体,1964到1980年之间的“X世代”,以及1946到1960年代的“婴儿潮世代”。这3个群体中,更老一代的婴儿潮世代,更加排斥“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支持度达到了69%。而处于中年一代的X世代,虽然对资本主义的支持度维持在60%,但是对“社会主义”的认可,却开始上升到39%。到了现在的Z时代,年轻人普遍对资本主义带有强烈的怀疑态度,支持度也逐年越来越低,并不排斥“社会主义”,对后者的支持度更达到50%。

坦率的说,不论是在巴以冲突下的“政治觉醒”,又或是在意识形态上的转变,明面上看,是无法垄断国际舆论话语权,新兴媒体带来了大量的“真实世界”所产生的反噬。但归根结底,这是美国霸权衰落下的一个民众心态上的转换。说直白点,是中国的崛起,打破了美国人的霸权地位,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单方面剥削全世界。只能将“掠夺”的方向,从国外转向国内。这种矛盾和压力下,一瞬间击溃了美国社会的“岁月静好”。

美媒口中的所谓“政治觉醒”,不过是美国年轻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的一种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