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困难,沈飞则在此时成了航空工业的摇篮。

这座从建国开始就成立的制造厂,经历了多次变革与发展,最终成长为我国航空工业的核心支柱与摇篮。

那么,沈阳飞机制造厂到底经历过哪些发展历程?它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呢?

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在天安门城楼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并进行了阅兵。

但我国当时刚刚建立,说实在的是一穷二白,尤其是在航空事业上,基本上是完全空白的状态,因此凑出这次的飞行编队非常不容易。

当时新中国的空军才刚刚成立两个多月,能够直接拉出来飞的飞机,也就只有17架,实在是有些寒酸了。

最终我们想了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那就是让其中9架P-51野马战机,在飞过天安门广场后,兜个圈子然后再飞一次。

可想而知,我国当时的空军力量有多么薄弱。

因此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航空发展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但想要从无到有发展起完整的航空工业链条,是相当困难的。

但在艰难,也必须要做。当时的中国甚至还陷入在朝鲜战争当中,但依然顶着巨大的压力,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当然,抗美援朝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消耗,但也给中国的航空工业带来了一定的好处。

当时美国加入朝鲜战争,苏联方面因为不想让朝鲜战争演变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他们宣布不参加战争,只提供一定的援助。

但不论是新中国还是朝鲜,当时都建国没有几年,立足未稳,步兵上我国的解放军还能与美军所抗衡,但空中力量属实是没有一点办法。

因此,苏联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战斗,但还是偷偷摸摸的调遣了相当数量的空军,前往朝鲜战争支援。

这些苏联空军先是到达东北地区,并在这里完成飞机和自己的换装,再从东北起飞前往朝鲜战场上进行支援。

这样的支援活动,不仅减轻了我国在朝鲜战争当中的压力,也带来了很多航空知识。

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在东北地区逐渐建立起来了飞机的维修和制造厂,开启了我国航空工业的第一步。

而开头所说的沈阳飞机制造厂,就是在这个情况下诞生的。

沈阳飞机制造厂当时被称呼为国营112厂,它的前身是空军工程部东北修理总厂第五厂。

这座制造厂不少的人工与机械,实际上还是我们从国民党手里继承而来的。

1948年时,沈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了“东塔机场”,随后在这里还发现了一些当时国民党撤退时,没有带走的美制P–51“野马”式飞机及日本军用机零件,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相当多素材。

那么,沈阳飞机制造厂建立以后,到底给我国带来了什么变化?为啥说他是我国战斗机的摇篮呢?

沈飞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航空工业百废待兴,沈飞则成了航空工业的摇篮。

这座由国民党留下的厂房统合改造,最终在苏联的支援与扶持下,建立起来的工厂,是如何一步步变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为我国的航空工作做出贡献的呢?

在1951年以前,东北地区的航空工厂基本都停留在维修上,没有独立的编制,工作内容相对简单。

但到了1951年之后,因为我国的航空工业需要,因此才将东北修理总厂第五厂,以及其附属的多个厂子独立出来,划归给了航空工业局领导,并正式更名为国营112厂。

这个时候的沈阳飞机制造厂,因为技术能力原因,依然还是停留在维修阶段。

当时因为接触的最多的就是苏式战斗机,因此沈飞对于苏式战斗机的研究最为透彻与完整。

从最开始只能勉强对飞机进行维修,生产一些简简单单的零部件,到了后来就可以对机身、机翼等大型部件进行维修了。

而沈飞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的进步,主要靠的还是肯吃苦、肯奉献的航空人,以及苏联的扶持和相对完善的东北工业体系。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被日本人侵占了十多年,当时日本人为了解决后勤问题,在东北勘探石油和煤矿,并在这里建设了相当多的工厂。

因此,东北地区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经逐渐发展起了不错的工业体系,这些体系在日本人被我们赶走后,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留在了这里。

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也曾想在东北地区建立起工业体系,但没有完成就已经被我党打趴下,灰溜溜的离开了东北。

再加上东北地区产粮多,人口数量较多,矿产资源丰富,又临近苏联,因此最终我国的航空工业体系于这里萌芽,并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事情。

为了尽快让中国脱离各大国的“空中垄断”,我国下了大力气要自己完成飞机的制造与组装。

那个时候我们还不敢想完成自主设计,毕竟不仅是在工业体系上,在人才培养上我国的进度也比较落后。

虽然当时全国已经有多个军工学校,还有相当出名,资源极为丰厚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大学,但想要在短时间内拉出一批熟练的设计师来,基本没啥可能。

因此最开始我国的飞机,全部都是对苏联飞机的仿制。

1954年,我国的第一架自行生产组装的飞机初教-5试飞成功,这架教练机是由南昌飞机制造厂完成生产的,仿制对象为苏联雅克-18教练机。

随后南昌飞机制造厂与沈阳飞机制造厂,都对苏制战斗机进行了飞快的拆解研究,并交出了相当完美的答卷。

其中沈飞的歼击机系列,成为了后来共和国航空史上,无法抹去的传奇。

那么沈飞在后来的发展中,还有着哪些进步?现如今的沈飞又是怎样的呢?

歼击机的摇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航空工业百废待兴,沈飞则成了航空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到了1956年,沈飞交出了歼-5喷气式战斗机,这样一份让人欣喜的答卷。随后又完成了超音速歼击机歼-6的制造,可以说在这里成为了我国航空防卫力量的源头。

那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沈飞又给共和国交出了怎样的答卷?沈飞后续的发展是怎样的呢?

1956年,一架喷气式飞机从沈阳的机场起飞,并在顺利完成空中试飞后,漂亮的落地。

在场的人们无不欢呼雀跃,因为这是我国自行生产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56式歼击机的试飞。

56式歼击机也就是后来被称为歼-5的战斗机,仿制的是苏联的米格-15飞机,沈飞此前除了维修飞机外,也在苏联的指导下进行自行生产的尝试,歼-5就是这次尝试的结果。

因此歼-5完成试飞后,虽然也进行了生产与列装,但到了1959年时,就停止生产了。

歼-5完成实验后,沈飞马上投入了新的研究当中。因为此时世界上的战斗机都已经达到了超音速,由米格-15仿制而来的歼-5,则还是亚音速水平。

因此国家与苏联进行了多次交涉,最终在1957年9月从苏联购买到了最新的米格-19系列飞机,也拿到了全部的设计资料。

有了这些东西,沈飞的研发与仿制速度就变得极快,在短短2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就已经完成了对米格-19的仿制,仿制的成果就是歼-6

别看歼-6是仿制机,但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于米格-19的仿制,说明我国的航空工业已经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我国已经成功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

因此只要能够拿到相关资料,那么研究与生产过程都不再是问题。

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下一步自然就是完成自主设计与研发了。

就这样,在1963年7月一款新型歼击机的设计报告,被递交到了国防部第六研究院技术报告会上。

经过为期近一年的论证与研究,这份由工程师顾诵芬递交的设计报告,最终被国家批准,并在1965年,于沈飞进行生产的准备工作。

歼-8的基础是米格-21,但我们想要的不是又一个仿制机,而是希望能在米格-21的基础上,完成一个更加出色,更加优秀的战斗机。

这个工作要求其实是相当艰难的,沈飞当时的总工程师高方启和副总工艺师罗时大二人,带着沈飞的团队日以继夜的想办法突破技术难点,设计新的工艺协调方法,到了1967年歼-8已经开始试制,并于2年后成功完成试飞。

歼-8的试飞成功代表着我国航空工业,和航空力量再上一个新台阶,也让沈阳飞机制造厂再度成为全国焦点,成为了全国“中国歼击机的摇篮”。

当然,再度过最为辉煌的时期后,沈飞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完成了转型,裂变组建了沈飞工业集团,在航空工业的路上越走越远。

逐渐从当年的那个小小的厂区,成长为了现在的庞大企业。也逐渐成长为了,共和国航空领域内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