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董其昌开始学习书法的过程有一段趣闻,他本来在17岁时参加会考,却因为字写得实在是太丑而未能夺魁,他深受打击,决心发奋练习书法,终成一代书画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是一位多产的书画家,他留存下来大量作品为我们研他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就其书法而言,他的成功,除了其自身的勤于学习和参悟外,能够有机会博览前人经典法书也是重要的因素。

他宦游南北,出入内廷,遍交名流,为各地书画商人、收藏家鉴定法书名迹,这些都给董其昌提供了非常难得的亲近古人真迹的优越条件。加之明末江南一带经济繁荣,使他能在安定的环境下从事创作,其作品自然能出入风雅,超凡脱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此件小字行楷,抄录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24厘米,横143厘米,整幅作品用笔劲利,沈曾植夸赞"老笔益嫩,斯为化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写作楷书,多用浓墨,方便在实处用力,董其昌的作品却反其道而行之,于虚处着力,使得作品与众不同,疏淡之趣横生。

作为书法大家,董其昌遍学百家集其大成而又“拆骨还父,拆肉还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让他的书法在极高的美学价值之上又多了几分禅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其昌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淡雅,无论是楷书、行书、草书,均是一派萧散简淡的风致。其书法用笔虚和但骨力内蕴,章法疏空而气势流宕,这种书风影响甚广,虽然他并未著作理论书籍,但他对于书法传播传承无疑起到了巨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明及清代书家辈出,很多都得到了董其昌书法的影响。他对书法采取了“六经注我“的态度,宣称写米芾、颜真卿、李北海、怀素、褚遂良、徐浩,写得像与不像,到位不到位,他都不太在意,而且随意变化笔法,于是不断出现新内容,而这种取法的路径和观念,恰恰是我们应该汲取的,学习董其昌的作品,感悟他的书法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