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则新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25日宣布:应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将于3月26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荷兰首相此次访问,被外界解读为:对去年荷兰加入美国围堵中国芯片计划的“破冰之旅”。众所周知,美国对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打压从来就没有放松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中美之间博弈时,美国也不忘记拉着一众小弟对中国进行技术合围,企图在芯片领域对中国建造技术壁垒,美国的做法在一定时期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但是,从去年开始国际局势变化莫测。全球各大芯片制造商纷纷对中国示好,争相来中国访问。

外媒推测,此次荷兰首相访问中国,有一重要打算就是加大荷兰国内半导体企业同中国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西方芯片制造巨头以及国家领导人对华态度发生明显转变。

我国面临的芯片困局似乎迎来了转机,但是,芯片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技术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好。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只有自己独立研究出芯片关键技术,在以后才不会再次受制于人,“卡脖子”等情况才不会再次出现,但实事求是的讲,我国芯片发展道路仍任重道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中美芯片之争起源

前两年,尤其是美国政府出台政策限制对华出售光刻机之后,全球各个主要的芯片制造商都自愿或“非自愿”地限制了本公司对华光刻机数量。

给大家解释一下光刻机是什么,通俗的讲,光刻机就是生产芯片的机器,西方高科技公司有能力将光刻机实现小型化,用于对外出口。

所以,美国限制对华光刻机出售背后的主要意图是限制中国芯片制作与发展。

无论是限制光刻机出售也好,还是限制芯片出口也罢,这都是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中美贸易战这个词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台开始,就叫嚣着并且逐步落实着同中国之间的贸易战争

本就是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直言,面对中美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自己不能接受。

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战争或者说是非军事领域摩擦的出现,其实早就被人们所预料到。

因为一个是当今世界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一个是冉冉升起的社会主义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等因素都决定两者之间在一定时期很难和平共处。

这就像一个实力在走下坡路的老大和实力快速增强的老二,老大怎么会轻易使得老二上位。

从特朗普时期的中美贸易战再往前追溯中美竞争,同样是有迹可循。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当政期间,美国就制定了一个名为“重返亚太”的国家战略。

这个战略意图也很明确,将美国60%的军事力量部署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以此来形成对中国的军事包围,最终达到恐吓中国和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现在而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确实在落实,但效果并没有这么好。美国所建立的三条岛链政策,在事实上除了第三岛链外已经形同虚设,反而特朗普所推动的贸易战,对我国的影响很大,且是实质性的。

现在的美国商务部等国家部门对中国芯片相关企业的制裁,实际上是中美贸易战的延续。

其目的仍然是通过非军事手段,通过制裁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这是美国在21世纪20年代“新抵消战略”的延续,通过本国专业优势领域产生对别国相关领域的压制,以达到遏制这个国家发展的目的。(引自:2010.美国时任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抵消战略”)

目前来看,芯片领域确确实实还是中国的一个短板,若中国想在美国的打压下实现自身质的飞跃,芯片领域无论如何都是绕不过去的。

美国也正是意识到这点,才同中国展开芯片之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为何此时芯片巨头扎堆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