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尔创始人张瑞敏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与董宇辉展开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碰撞。

作为“全球50大最具影响力管理思想家”之一,张瑞敏将自己40年的管理心得、人生感悟,毫无保留分享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到“当代人时常因压力而失眠、焦虑”时,张瑞敏以轻柔的言语,点醒大家:

“我从不失眠,因为我会提前做好预案。然后该睡觉睡觉,因为不睡觉,你也做不了什么。”

面对忧虑、困扰,做

最全面的打算,做眼下能做的事,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命运。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有些人对未到之事总有一份偏执的掌控欲,妄想与其拼胜负、争输赢。

最终,只能在不断拉扯中身心俱疲。

很多时候,不是生活太累、快乐太少,恰恰是偏执过量,让自己深陷痛苦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乐的成年人,大多感染了“欲望病毒”

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在拼命赶路,去寻更优质的生活,去求最安稳的人生

追求生活品质感、确定性本没有错,但当这种执念超标,它就会变成病毒,慢慢吞噬我们周遭的快乐细胞。

小说《红与黑》中的小镇青年于连,就是一位“对优越生活无限执着”的人。

他出身贫寒,自小受尽欺辱。

为改变生活,尽早出人头地,他选择加入自己最厌恶的教会。

昧着良心去讨好神父,忍着反感去背诵教义。

甚至不惜利用两位女性对自己的好感,攀爬更高阶的生活圈层。

他每日为富贵生活,说违心话、做违心事,想象中的快乐、满足却并未如约而至,反而让自己变得愈发压抑、痛苦。

最终,他受困在良心与欲望的撕扯,选择自杀。

以本心快乐为祭,喂养欲望,最终让心灵成魔,让人生崩盘。

就像稻盛和夫说的那样:“没有节制的欲望,是人生毒品。”

世间万物都讲平衡,都有代价。

被欲望蒙蔽双眼,便会失去心中价值天平,忽略内在真心所求。

唯有精简欲望,才能轻装而行、知足常乐。

博主房琪出入名利场时,也曾被繁华迷了眼。

她羡慕其他人背名牌包、出入高档餐厅。

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后,她便学着买奢侈品、吃米其林大餐。

误以为靠“物质包装”,就会被人高看一眼。

然而这段“及时行乐”的生活,却让她逐渐变得空虚、迷茫。

那些同款包、奢华场所,除了满足虚荣的炫耀欲,带不来任何有益帮助。

她也终于意识到:

即便学着他人的吃穿用度,也不意味自己就拥有同等的消费能力。

人生风景本无限,把欲望看做人生唯一的快乐源泉,便会为此付出超额精力,进而被其奴役。

《欲望心理学》一书中,曾提到过“幸福曲线”概念。

欲望增加到一定程度,幸福感非但不会提升,反而会迅速跌入谷底。

欲望从不等于快乐、富足。

当一个人的能力与所求不匹配,却又玩命拉着欲望不肯撒手,就预示着痛苦产生、幸福消失。

要知道,过剩的欲望并不会让人一路向前,反而会让人在追逐过程中磨损心情、耗光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想能量耗尽,请允许情绪“休息”

有人误以为,戒掉情绪就可以开心,

宁可憋屈自己,也要忍住脾气。

不发牢骚,要维护家庭温馨氛围。

不吐苦水,会打扰朋友的生活。

不说辛苦,因为车贷、房贷还要靠讨人厌的工作支撑着。

于是,不得不戴上面具,每天努力扮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在这日复一日的伪装下,忘记当情绪持续“懂事”,只会让自身能量丧失殆尽。

前同事小敏,一直是同事间公认的完美女神。

她业务能力强,工作态度积极,面对再苦再难的项目安排也毫无怨言。

日常社交上,她和善有礼,从不拒绝同事、朋友的任何请求。

有段时间,她总感到头晕目眩,起初并未在意,直到一次开会,她突然倒地抽搐,被紧急送往医院。

几番检查后,才发现她患了重度抑郁症,并伴有躯体化表现。

原来小敏并非表面看上去那样快乐无忧、云淡风轻。

她只是把内里波涛汹涌的情绪,小心掩藏、压抑起来。

塞万提斯说:“人犹如弓弦,不能总拉着不放,如果不能适当地放松一下,弦迟早会断掉的。”

那些被试图偷藏起来的情绪伤口,不会自行愈合,反会日渐糜烂。

现实实苦,每个人都在鸡零狗碎的生活里慌张谋生,无一幸免。

成年人最大的不易,不是脑力过载、体力超负荷,而是情绪持续“劳动”。

心理学教授彭凯平,有过这样一次经历。

一次写稿,他刚在电脑前坐好,便失手将咖啡打翻在键盘上,电脑直接黑屏死机。

眼看DDL(截止日期)迫在眉睫,他开始焦虑、自责。

怨恨自己不小心,害怕电脑修不好,更烦躁没办法如期完稿。

可他突然想到,电脑损坏无法改变,继续让负面情绪蔓延,真的有用吗?

于是他冷静下来,把电脑送去维修,不再为眼下的麻烦耗费心神。

安东尼·罗宾斯曾说:“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和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

很多时候,当“搞砸”已成既定事实,就不必再辛苦情绪跟着受累。

让情绪得到适当休整,焦虑、压力才会休眠,才有余力更理智地应对眼下危机、思考未来走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最差的打算,才能拥抱最踏实的人生

张瑞敏在与董宇辉的对谈中,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这一生,确实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坎坷,承担或大或小的压力。

面对危机,有人情绪失控、自暴自弃,有人盲目乐观、得过且过,有人患得患失、未战先怯……

但也有人,无论顺境逆境,都能沉稳冷静、不惧未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凡事先往“坏处”想,对可控之事尽全力、对不可控之事持乐观,才能让人告别惴惴不安,拥抱踏实。

1.用“底线原则”预案未来

世事无常,生活总有变数、意外。

懂得未雨绸缪,未来才能从容自得。

不要仗着自己正当年、身强体壮,忽视锻炼、健康饮食。

喜逢机遇,不要被欲望冲昏头脑,稳住心神,想想机遇背后的风险是否担得住?

偶陷低谷,不要伤春悲秋,设立最低预期,只要今天比昨天好点,未来就有希望。

唯有做了最差打算,才有机会做全预案、备足对策。

2.用“冒险家思维”开展行动

当“底线预案”做好,就认准目标、规避陷阱,大胆行动起来。

期待晋升,就猛补专业技能,让自己从“不会做”到“可以做”,再到“做得好”。

渴望瘦身,现在开始就管住嘴、迈开腿,从5分钟健身操、2公里慢跑开始。

想搞副业,去结合自身擅长,多听多学,在行动中不断试错、改进。

现实是此岸,期望是彼岸,而行动是连接它们之间的唯一桥梁。

3.用“旁观者心态”看待结局

林清玄曾说:“生活和感情陷入苦境,有时是无可奈何,但如果连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讨苦吃,苦上加苦了。”

我们可以预案未来、投入行动,但最终结局如何,却不是人为可控。

提前焦虑,不能改写结局,反而徒增忧思。

当我们意识到这点时,便可以放平心态,做该做的事、走该走的路,剩余交给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读到这样一句话:“人生的态度是,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欲望太远,攀登不到,可以精简欲望,“强壮”能力,缩小差距。

过去之事,无法改变,可以校正负面状态、调整当下心情。

未知结局,不能强求,可以靠思考、行动降低“坏事概率”。

人生就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旅程。

唯有对未来保持谨慎,对当下保持乐观,对内稳扎稳打,才能在人生下半场中永葆快乐。

愿未来前行之路,我们可以稳住心态、留足后手、不惧未来,淡然自得地过好一生。

作者:满慈,一个想把生活写在文字里的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