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正值新中国解放之际,在祖国的东北,有这样21个青年,他们全都是东北当局的高干子弟,或者是军级以上烈士子女,奉命前往苏联留学,去学习关乎国家建设的专业知识,学成归来为国家做贡献,史称“4821”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的这21人,有的成为了总理,军队高级干部,研究院的院长等。这21人中,只有一个人,当过工人,当过工程师,中文还没有俄文说得好,一生郁郁不得志,却有着最幸福安稳的晚年。他就是曾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副司令高岗的儿子,高毅。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妻子,也是救赎

遇见宋丽达的时候,高毅的日子过得很糟糕,糟糕到他甚至开始恍惚人生活着的意义

那时的他是所有人眼中的“海归”,可高毅看自己,却只不过是一个不得志的失败者,是一个不合群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束“4821计划”的苏联留学生活,回到国内,他被中央安排进入哈工大进修机械专业。

拥有别人艳羡的头衔和工作,高毅却依旧觉得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充满着灰暗,自己就像一个紧闭的窗户,没办法打开,也没有任何阳光会照射进来。

宋丽达就是在这个时候,走到了他的窗前,打开了他的窗,让阳光从外面射了进来。

她说“你好,我是宋丽达,中苏混血”。

这句话若是被别人听见了,可能会觉得是在炫耀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但落在高毅的耳中,却是无比清脆的声音,因为彼时的他,实在太需要一个能够用俄语跟自己沟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国家决定选派一批军级以上烈士子女或高级干部子女,派往苏联进行留学。去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技术,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基础建设事业开疆拓土,作出贡献。

高毅就是其中之一,而其能够拥有这个机会,多亏了他的父亲。

出生在陕西衡山的他有着一个不幸的童年。他的父亲高岗在高毅出生之后不久便投身于炽热的革命之中,将高毅与其母亲杨芝芳留在陕西,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子二人平时生活拮据,而且由于当时高毅年纪尚小,母亲杨芝芳一方面需要挣钱养家糊口,另一方面还要抚养年幼的高毅成长,生活可谓是非常之艰辛。

直到1937年,高毅才迎来自己人生的第一个转机,他的父亲回来了。

彼时的日军大肆进击我国领土,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国民党终于悬崖勒马,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共产党在陕西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大批在外革命的共产党人来到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安家落户,其中就有高毅的父亲高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家三口历经数十年终于重逢,年幼的高毅看到突然出现的父亲,一时之间又兴奋又紧张。母亲杨芝芳也非常的兴奋,一方面是家庭的重聚,另一方面被革命的热情所感染,她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瓦窑堡被服厂的厂长。

所有人都以为日子是奔着好去的,未料一对夫妻久别重逢初见时的火花很快在工作的要强中被消磨,感情越来越淡,分开就是最好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父母的选择,高毅只能尊重,却不理解。

因为他好不容易受到同时拥有父母双亲,他不明白,这短暂的幸福为什么就要被剥夺。

在父母的婚姻中,孩子的感受是最无力的存在,他只知道,从某一天开始,父亲母亲再不会同时出现在家里,他又要重新回到年少之时的生活,即便彼时的他依旧只是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