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海关总署公布的3月份商品出口额下降11.4%,一季度下降1.7%。3月份主要商品出口和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大多呈现下降趋势。3月份出口为什么没有延续1-2月份的开门红趋势?应对出口下行趋势,我们需要格外关注三件事情。

一、海关总署公布的3月份商品出口额下降11.4%,一季度下降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份的出口形势突变,从1-2月的开门红,转头向下大幅下降。

根据海关总署4月12日公布的商品进出口快报数据,2024年3月中国商品出口额为2797亿美元,海关总署说同比下降了7.5%。但与去年公布的3月份快报数3156亿美元对比,同比大幅下降了11.4%。

2024年一季度商品出口额为8075亿美元,海关总署说同比增长1.5%,但如果与去年公布的1-3月份快报数8218亿美元对比,同比下降了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份,我们进口商品2211亿美元,同比2023年3月份的快报数2274亿美元,下降了2.8%。一季度进口商品6238亿美元,同比2023年3月份的快报数6171亿美元,略增1.1%。

3月份商品进出口差额为585.5亿美元,同比下降33.6%。一季度商品进出口顺差为1836.6亿美元,同比下降1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2797亿美元的商品出口额,是2022年5月份以来(不含1-2月合并数据),仅略好于2023年10月的2743亿美元的第二低。反映了当前我国出口贸易低迷萎缩的态势,也反映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商品需求的收缩,以及制造业产能不仅对内过剩,对外也存在明显的过剩。

二、3月份主要商品出口和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大多呈现下降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来看,3月份除对俄罗斯、印度、加拿大、拉丁美洲和非洲分别增长了5.5%、3%、7.5%、8.2%和2.8%之外,对其他主要市场出口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出口额最高的市场依次是东盟、欧盟、美国,出口额分别为529亿美元、390亿美元和367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4%、7.7%和7.1%。

从这3个地区的商品进口额分别为320亿美元、233亿美元和138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了6.3%、14.9%和15.9%。

对日本和韩国出口分别下降了8%和2.2%,对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口,分别下降了6.1%、5.1%和10.7%。

总体来看,我们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明显下降,对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的出口依然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经从往年的高速回落为中低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份,除了成品油出口大幅增长11.6%之外,其他类别按美元计价的商品出口额全部下跌。其中肥料、陶瓷、稀土跌幅居前三,分别下跌了47.3%、36.8%和1.3%。传统工业品出口也深度下跌,其中鞋靴下跌了31%,箱包下跌了27.7%,玩具下跌了24.7%,钢材、服装、家具分别下跌了24.1%、22.6%和12.3%。我们积极扩大产能、提档升级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下降了8.8%和2.7%。

机电产品中,通用机电产品出口额下降了13.2%,家电下降了4.6%,医疗器械下降了11.4%。手机恢复性增长了1.7%,

从出口新三项来看,今年3月汽车出口额增长了28.4%。动力电池出口量同比增长 33.7% ,光伏产品出口额还未披露。但2024年1月-2月,光伏产品出口63.3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7.95%。新三样中光伏产品出口萎缩非常厉害,产能过剩比较严重。

三、3月份出口为什么没有延续1-2月份的开门红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今年头两月商品出口一改去年下半年的持续下行趋势,美元计价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了7.3%,但一两个月的数据难以改变趋势性变化方向,所以3月份的出口很快回归到下行趋势线上。

决定中国商品出口下行趋势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去风险和跨国公司供应链多元化。

1990年-2019年这30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从821亿美元狂飙到2.5万亿美元,增长29.5倍,年递增12.06%。这主要得益于我们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加入WTO,快速增加的外来投资带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港澳台与外资企业的出口是推动我们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表面上看,我们不少媒体分析说,欧美经济放缓是我国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其实欧美经济并没有那么差,至少当前美国经济依然强劲,欧洲需求也不错,因需求强劲,这两个主要市场的通胀依然超出了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调控目标,因此欧美都推延了降息预期。

真正的原因是,最近这两年,由于对外关系格局的巨大改变,发达国家推动了国际投资的去风险化和跨国企业供应链向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地转移的多元化,这个趋势导致了我们外来投资的显著下降,跨国公司供应链上中资企业引领的对外投资增加和生产线的持续外迁。这一趋势减少导致我们的外来订单也随之转移。

四、应对出口下行趋势,我们需要格外关注三件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趋势很显然才刚刚开始1-2年,未来可能会持续5-10年。这意味着我国出口贸易高光时刻很可能已经过去了,外贸出口高增长驱动的中国制造业高增长和经济高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基于这一趋势,我们需要格外关注三件事情:

一是如何拉动内需。

应该说,官方早已注意到内需不足的问题。但发改委、财政部采取的拉动内需的政策,始终局限于皮毛,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如何提高劳动者收入,增加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以及如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缩小社会保障体制内外人群的差距,这两方面才是改善需求、刺激消费的核心政策。

二是正视产能过剩。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一直在宣扬中国产能过剩,特别是财政部长耶伦访华的重要任务,是与我国商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产能过剩,而“新三样”占中国对外出口总额的比例正快速提高。

对此我们的主流见解是:这意味着一旦美国以产能过剩为由进一步加大贸易保护措施、遏制“新三样”的出口势头、加剧“脱钩断链”,那么将给我国未来的出口带来更严重的不利影响。

其实不仅美国如此,欧盟也如此。上个月,欧盟启动了对我们新能源汽车的调查。最近,欧盟表示将调查运往其国家的中国风力涡轮机供应商收到的补贴,外交部也表示对欧盟对其企业采取的所谓歧视性措施感到担忧。

三郎想说,其实三郎在2019年就开始在多篇经济分析文章中,提出中国居民部门收入增长长期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投资增长长期高于GDP的增长,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购买能力不足引发的需求疲软,供给过剩。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早在十几年前就明确警示过,我国的产业政策往往会导致政府支持的重点行业产能过剩。

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8%,跌幅比上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跌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这是PPI持续第14个月同比下降,持续第5个月环比下降。生产者价格持续下跌,早已发出“产能过剩”的信号。

我们存在的内需不足,供给过剩,一些重点扶持的行业产能过剩,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因为美国人现在提起这个事,就否认这一事实。因为只有正视问题,才有动力去解决问题。

三是通过新的改革开放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第一,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地优化我们的产业政策,尽量缩小国家对产业政策的支持范围,也要改变对重点产业的扶持方式,避免落入国家扶持、一哄而上、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企业倒闭的恶性循环。

第二,我们应该将经济利益置于最高的外交准则之上,慎重确定我们的对外关系结构,避免因外交重点与我们出口市场重点发生冲突而导致的出口困难。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外交斡旋尽量降低“脱钩断链”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尽快启动第二次大力度的改革开放。现在,国际市场上划圈结伴的经济往来现象普遍,而加入各种自由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是吸引投资和增加出口的主要途径。但基于发达国家对我们加入WTO承诺的质疑,他们在一些新的贸易圈中增加了一些前置条件,比如CPTPP对成员国的市场化要求条件很明确也很高,按我们现有的政策,无法达到其门槛。

当前,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许多严峻挑战,这些都将给我国外贸带来更大的考验。只有尽快启动第二次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巩固外贸的综合竞争优势。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