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作为中国古代农耕社会里的一种重要饮品,与政治活动、礼仪制度、社会生活都存在着密切联系。社会风气的开放促进了饮酒之风的盛行,并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饮酒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活动。祭祀、婚丧、宴饮等场合都有相应的酒礼,用酒成礼,礼借酒功,以体现尊卑有序、亲疏有别的礼仪内涵。

一、祭祀用酒

酒与祭祀结缘甚早。古人认为祭祀乃国之大事,关乎国家存亡,百姓兴苦,而酒作为祭祀活动中重要的供品,是人与自然、人与祖灵之间沟通联系的纽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秋战国时期,上至天子诸侯祭天地四方、山川五祀,下至平民百姓祀神祭祖、求福去灾等时候都需进献酒品。每场祭祀活动所用之酒的质量要求、添酒次数、盛酒器具、摆置方位等皆有讲究,不容随意更改。

祭祀用酒的品质要求极高。祭祀活动其实质反映的是一种人类内心最虔诚的期待,故所用之酒须是用心制作、品质最优者。《礼记·曲礼下》记载凡祭祀祖宗神明之时,每种献赏之物都有美好的称谓,其中“酒曰清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酌,言祭祀用酒的特征,即清澈可斟酌也,清酒(三酒)多用于祭祀。也可以用于祭祀,但需要经特殊处理,方能使用。祭祀中添酒次数及所用盛酒器皆有明确要求。祭有大小,齐有多少,各有常法,遇有祭祀活动,依照常法供献五齐三酒,装满八个酒樽。

大祭祭天地,要添加三次酒;中祭祭宗庙,要添加两次酒;小祭祭五祀,要添加一次酒。根据祭祀对象的不同,所用盛酒器具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四时之祭,春夏同属,秋冬相类,故酒器相同。

酒的摆放位置也不能有丝毫差错。各以尊卑为陈设之位,室中最尊,户内次之,堂上又次之,堂下为下。其同设一处,又以北为上,南为下。祭祀之时,玄酒放置于室内之北,醴、摆放在门旁,粢醍放在堂上,澄酒放在堂下。酒尊的摆放位置主要据季节的变换而变化,总之,祭必有酒,是我国历来已久且必严格遵循的礼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婚丧用酒

婚礼用酒。婚礼与酒结伴相随。《礼记·昏义》载:设筵摆贡皆需有酒,以供祭祀,显示庄重,或宴客他人,表达诚意。亲迎之日更不可无酒,借酒以烘托喜庆的氛围,所以人们又常把结婚称为“喝喜酒”。《仪礼·士昏礼》记载了完整的结婚礼节,其中在问名和亲迎两个环节中详细介绍了结婚时的用酒礼仪。

首先,在问名时,即男家请使媒人向女家问其女姓名,女家行醴宾之礼,置酒款待以谢其辛劳。主人撤几置席,陈醴于东房,后请宾进门,揖让之礼,升堂入席。

赞者斟醴于觯,上放角柶,送至主人,主人捧之以受宾。宾西阶拜受,席前受醴,回归席位,主人行拜送礼。宾左持觯,右取脯醢进祭先人,柶取三醴,面北而坐,尝醴,成主人意也。主人设馔,望宾为美之。酬宾结束,宾取脯辞,主人送至门外,再行拜礼于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在亲迎时,新郎亲到女家迎娶新娘,这是整个婚礼中用酒最多的阶段。娶妻当日,男家先要准备迎亲的陈设,酒(尊)设于两处:一在室中北墙下,其尊有禁,西置玄酒,覆盖巾布,配有酒勺;二在堂上门东处,南面置篚,内装四只爵和一对卺。陈设,新郎出门前往女家迎娶新娘。

再次,新郎将新娘接入家门后,也要设酒宴共食,即所谓“共牢而食,合卺而酳”。牢,即祭祀用的牺牲品。共牢,意即新婚夫妇同吃一份牺牲品。

夫妻同食,皆先祭后食,前两次用爵,第三次用卺。卺即瓢,以一匏分而为二,夫妇各执其半以饮酒。共牢合卺,以示夫妻不分尊卑,亲密一体。共牢合卺作为婚礼中最重要仪式之一,又称“合卺礼”,今之“交杯酒”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主人还要备酒以款待来之庆贺的亲朋邻里,“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轻松欢乐的饮酒方式增添了婚礼喜庆愉悦的氛围,氛围越浓,越预示着新婚夫妻未来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程度高。因此,婚礼中主人希望宾客能尽多饮酒,纵情欢乐。

丧礼用酒。丧葬之礼是人生礼仪中最后一件大事,代表着人生的终结,亦不能无酒,这里主要指祭奠死者、宴请吊客和治丧人员用酒。通过丧葬礼仪活动,人们借以告慰亡灵,哀思逝者,宣泄悲痛。因此,古人对丧礼的细节十分重视,故其程序复杂,名目众多,其中涉及用酒的主要有以下几处:

在设奠环节,要用脯醢、醴酒奠于尸东,“奠脯醢、醴酒。升自阼阶,奠于尸东。”古人认为刚死之人魂魄尚存但无所归依,所以设奠使凭依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小敛之时,即要在死者卒后次日早晨为其穿衣。亲属为死者加衣完毕,行祭奠之礼,进献祭肉、醴酒等物。其中,醴酒放于笾豆的南边,《仪礼·士丧礼》载:记载了小殓时用酒的要求。

祭奠之时,夏祝执醴在前,执事们捧酒、脯醢和俎在后,从阼阶上堂,在尸体的东侧举行祭奠,执醴、酒者先入,都面向北,示以西首的死者为尊,祝从站在阼阶下的有司手中接过布巾,覆盖在脯醴和笾豆上,然后经过尸足的北边往西,从西阶下堂。三日后举行大殓,其仪式与小敛多为相似,陈衣于房,设奠于堂,其用酒要求亦如之。

在朝夕哭、奠时,即从成服后到前,每天在日出和日落前都要在殡所各举行一次祭奠。彻奠时,祝取醴先出室,执酒、豆、笾和俎的执事依次相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奠物的摆放次序先豆、笾俎次之,后酒、醴。朝奠时,祝和执事者捧醴、酒、脯和醢从西阶升堂,像设大殓奠那样把奠物摆设于室内死者神位之前,不需要用巾覆盖。此外,每逢朔月也要祭奠,祭品的摆设次序是醴酒、菹醢、黍稷、俎。

当然,居丧期间,主人和行吊之人不能随意饮酒,《礼记·檀弓下》载:“行弔之日,不饮酒食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治丧人员可以喝酒,不受约束,如有病者允许吃肉喝酒,年老者不须皆依制而行,多照旧如常,亦可饮酒,这也体现了丧礼制度中的灵活性,依具体情况而定。

三、宴饮用酒

乡饮酒礼。乡饮酒礼是乡人以时聚会宴饮的礼仪,其之集会分一年一度、一年二度和三年一度也。是时,以乡大夫作主人,乡之父老为宾客,其中年老知礼、德高望重者为正宾,其余为众宾。

此外,还有介、僎。饮酒礼旨在明长幼之序,辨尊卑之别,行宾主之礼,以民众相尊互敬,不慢不争,远离斗辩,避免祸乱,《礼记·乡饮酒义》记载了乡饮酒礼的主要过程:

谋宾、告宾、邀宾、迎宾,宴前准备之礼。举行乡饮酒礼前,主人要先与乡学先生议定宾、介人选。商定,主人亲往告之于宾(介)议定的结果。然后,主人开始布置酒席座次,陈列酒具,其中酒尊应放于东房门与室门之间,数量有二,置于上,以示宾主共同享用此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酒壶中有一壶专盛玄酒,放于酒尊之西,重其质朴也,壶上分别加放有酒勺,应是便于斟酒。在阼阶的东南设洗,其东放供盥洗用水,西置篚,主人自洁以招待宾客,重在尊宾也。

是日,主人上门催邀(这里只邀请正宾和介,众宾不需要亲自邀请),宾(介和众宾)相随而来。继而迎宾,主人立乡学门外,双方相互三揖三让,后方入席,这表示宾主对彼此相互尊重和恭敬之意。

当然,主人不需要行拜礼迎众宾,只需作揖将其请进门,主、宾、介的席位互不相连。献宾之礼,其主要包括“献”、“酢”、“酬”三个环节,这是主宾之间相互敬酒的礼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乐,这是仅次于献宾之礼的节目,具有重要的礼仪象征,为仪式的整体表现意图服务,其由四环节组成,即一,笙奏二,间歌三,合乐四。前两个环节演奏完毕,主人要分别向乐工和笙工献酒,工长为代表与主人互行拜(受、送)礼,饮前亦先行祭礼,饮后不需再行拜礼。众工可以直接饮酒,不需要行拜(受)、祭礼

后两个环节中,还是由原来的乐工和笙工演奏,前已得献酒,故不再复献。每一环节所奏唱之歌都是固定的,皆来自《诗经》,赋有特殊含义,不可改变。中的作乐部分与其近似相同,包括演奏顺序、曲目及献酒礼仪。

旅酬,按照顺序依次向人敬酒,年长者、位尊者在前,年幼者、位卑者在后,即前者酬于后者也。《礼记·中庸》载:“旅酬下为上,所逮贱也。”由上觯下劝酒,这样祖先的恩泽就会延续到晚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算爵,无算乐。旅酬之后,主宾先后相继饮酒,不计杯数,尽兴而饮。同时,乐工持续弹奏歌唱,不计章数,尽欢而止。乡饮酒礼中对饮酒的数量没有严格规定限制,宾客可以尽情饮酒不计杯数,但其醉酒后不能失礼乱仪。否则,这将会被视为失德,严重影响乡饮酒礼举办的初衷。

送宾,饮酒结束,奏《陔夏》乐,主人送宾出门再行拜礼。宾介这时不用答拜,表示酒礼的结束。整个饮酒活动过程,主宾的言行举止都按照礼的要求进行,没有差错。

乡饮酒礼举行的时间以早不影响早朝,晚不耽误做事为标准,通过乡饮酒礼,使众明贵贱之别,辨尊卑高下,和乐而不忘礼,招待周全无所遗漏,宾兴酒醉而有序不乱,此为其礼的最佳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几乎都离不开酒,酒的饮用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除前文所述外,在年节吉日、迎宾待客、洗尘饯行、出师祝捷等时候,也需用酒。有喜庆之事,如生子、升迁等时,主人都要用酒祭祀祖先神明,酬谢庇佑,款待亲友四邻,共享喜悦。

在重要礼仪活动中,以酒行礼,礼借酒功,如士冠礼时,把规定的服饰加于青年,再以酒祝青年;乡射礼时,酒贯始终;公食大夫礼时,主宾用酒以行礼而后饮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