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5日,俄罗斯车臣共和国举行总统选举。这次选举是俄联邦政府为使车臣局势回到正常和稳定,建立正常的权力秩序的必要举措。

也是车臣人民在经历十多年战乱后,历史上第一次根据全新的法律,全民公选选举总统。最终,臣共和国行政长官艾哈迈德·卡德罗夫当选俄联邦车臣共和国总统。车臣终于走上了正轨。

然而,好景不长。仅一年之后,他就遭遇刺杀身亡。为了不让车臣重新陷入混乱。俄罗斯方面扶植起了他的儿子,拉姆赞·卡德罗夫成为了新任车臣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姆赞·卡德罗夫

这位总统不仅十分支持俄罗斯,还是普京的头号粉丝。

那么,他究竟是为什么那么拥戴普京?

他真的是全心全意信服普京的嘛?

车臣往事

车臣共和国隶属于俄罗斯共和国北高加索地区自治社区,该地区位于北高加索山区,四周分别与格鲁吉亚、达吉斯坦、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印古什共和国、北奥塞梯共和国等接壤。

车臣共和国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是重要的石油通道,还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及阿塞拜疆,这三个南高加索各共和国之间的重要铁路线的必经之路,与周边几个共和国还因为同样拥有大量穆斯林人口而密不可分,有着“联结外高加索的生命线”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国进行了十月革命以后,车臣还是选择了留下来。苏联成立后,车臣也在1922年 11月 30日成立了自治州。

北高加索地区的经济条件受到地理环境限制,以及民族众多、人口密集的现状,各民族的土地都不充裕,对其他民族自治的土地开始虎视眈眈。

为了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各民族之间不断发生各种摩擦,矛盾、冲突不断。奥塞梯、印古什、卡巴尔达、车臣、格鲁吉亚等民族之间冲突不断地发生,且主要都是为了争夺土地。

苏维埃政府只能多次帮助调解、解决矛盾,并主持民族居住地的划界工作。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依靠强大的苏维埃政府和斯大林的强硬民族政策。

然而,即便如此,心存不满的匪患还是在这时已经开始在车臣蔓延,长期居住在大山里的车臣人对社会主义制度并不喜欢,这种制度影响了原剥削阶级的利益。

1925年,土匪队伍壮大到1万多人,打家劫舍,攻击工作队,甚至准备建立反苏的地方政权。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的措施,更是火上浇油,通过军队多次的清剿才终于恢复了秩序。

虽然暂时恢复了和平,但这也为车臣和俄国之间蔓延百年的对抗,埋下了历史伏笔。这种反苏情绪直接导致了二战中部分车臣人与德国合作的行为,这种行为直接触怒了斯大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政府强迫所有车臣人离开祖国,原因就是车臣人和侵略者合作。当时,大多数人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苏联还取消了车臣自治共和国的政治地位。

对于车臣人来说,这段时间是他们苦难的继续,甚至是达到顶点。

强制押运、前途渺茫、家人离散、财物折损、寒冷、饥饿、疾病、死亡,这些都深深印在车臣人的民族记忆中。

整个迁徙过程伴随着车臣人的血泪,他们屈辱而贫穷的度过了十三个春秋。车臣共和国的建制理所当然地也在此时被取消,流放使车臣地区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在斯大林时代,车臣人的集体流亡也给所有车臣人民带来了心理创伤。

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时,为批判斯大林,他否定了他的流放政策,车臣人才开始被允许回归,车臣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方才得以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赫鲁晓夫

在赫鲁晓夫任职后,他决定回迁车臣、印古什和其他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热切希望返回家园的愿望,给赫鲁晓夫以很大压力,他最终同意他们返回故乡并恢复自治。

车臣人被允许返回家园后,充满了对可以回乡的欣喜,以及对家乡的热烈期盼。

但这一切期待在车臣人抵达故乡时破灭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情况并不如他们所期待的那样美好。

和流放时一样,迎接他们的仍然只有军队和警察,更甚者还有早已入住定居这里的其他的民族,车臣人民的房屋建筑、祖坟、财产等一切民族特色的东西,几近于无。

1958年夏天,车臣人、俄罗斯人和印古什人之间,就在格罗兹尼这个聚居地,爆发了激烈冲突并引发骚乱。

当时的车臣政府无力压制,联盟中央只得派出军事武装部队,才得以平息这场纷乱。这使得北高加索地区的矛盾和冲突继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