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市领域的骚操作越来越多了。

如果账对不上,但是还继续做这件事,那么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骗子,一种是傻子。

最近出台了很多政策,明显算不过来账嘛,而且隐性问题也很大,但是还有人在喊利好。

比如,不少地区官方下场买二手房,理由是“以旧换新”。

官方购买老百姓的二手房,然后改造一下,当作保障房,自己省得建了,老百姓拿到钱后也可以去买新房了。

当然,这样做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是也不能否认它会出现一些问题。

1、QL寻租。

官方下场买房,如果给的条件不好,老百姓肯定不会配合,这件事儿也推不下去。

比如很多保障房、共有产权房等等,表面上看似给老百姓很多实惠,但是实际上项目又偏又远,上下班不划算,老百姓是不会接盘的。

但是,如果给的条件很好,那么老百姓肯定抢着去换房

比如,旧房的评估价给的高,比市场价高,而新房的价格又相当划算,那么很多人会争着去“套利”。

我们再看一下,出台这些政策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财政很紧张的地区,因此他们拿出的钱也“有限”。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官方买二手房只能挑挑拣拣做出选择,这种情况大概率会出现权力寻租,或者分配不均。

比如,划定一些区域,规定一些面积之类等等。

表面上看,做任何事情都按规矩来,公平公正,但是如果在制定规矩的时候就出现问题了呢?

大家都见多了,萝卜坑招聘,它也是按规定录用的啊。

再说了,官方买到这些二手房后,怎么分又是个问题。

有些二手房有好的学区,有的交通便利等等,这种带有福利性质的东西,100%轮不到普通老百姓。

2、经济上不划算。

经济上不划算的事情,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一定不可持续。

官方下场买二手房,然后改造成保障房,划算不划算呢?

第一种方法算账:

我们先看一套15年的二手房的价值构成,即:

原先的土地成本+原先的建筑成本+开发商的利润+这些年的房价涨幅。

其中,大头主要就是这些年的房价涨幅

比如一套200万的“旧房子”,土地成本+各种税费30万,建筑成本20万,开发商利润20万,这些年的房价涨幅130万。

现在官方买二手房,不仅抵消了土地成本,还把开发的利润,以及这些年的房价涨幅全接下来了。

即便二手房房东拿到这笔钱,去买新房了,那么官方直接得到的也只有土地财政和税费收入。

比如,现在一套200万的“新房子”,土地成本+各种税费100万,建筑成本50万,开发商的利润50万。

老百姓用卖二手房去买新房,官方顶多得到100万的收入。

官方相当于花了200万去买二手房,让老百姓买新房后,只得到了100万收入。

这样一算,里外里亏了100万。

第二种方法算账:

从市场上购买二手房,这个价格不仅仅购买了房子的居住属性,也购买了金融属性。

甚至还购买了依附于上面的教育、医疗、交通等等资源。

但是,如果官方购买二手房,改成保障房,要的基本上只有房子的居住属性。

这就相当于花了一大笔钱,买了一堆根本不用的东西。

如果把这些居住属性以往的东西剔除,那么房子就应该每年折旧,而不是涨价。

所以,别看高龄二手房的市场价值有200万,如果只考虑居住属性,它远远不如200万新房有价值。

第三种方法算账:

如果官方只是想要一套房子,当作保障房,单从经济性角度考虑,最佳方法并不是从市场上购买,而是重新建。

从市场上购买,不仅要接盘原先开发商的利润,还要接盘房价泡沫等等。

而重新建,只需要支付建筑成本即可,而建筑成本是各种成本里最低的哪一种。

3、关于二手房,官方能够下场,其实还不算坏,最坏的情况根本不敢想象。

比如,跟家电一样,出台个政策,给二手房使用功能定个标准,或者提高标准,超过这个标准就算危房,让二手房也有个使用年限。

这样一来,就逼迫很多人搬出现有住房,去买新房。

买房的人,这套房30年的房贷刚还完,房子就成了危房,必须得拆除,不得已又得继续买房,继续背房贷

官方又可以卖地了,开发商又可以卖房了,而老百姓刚还完上一套房的房贷又背上了新的房贷,只能继续拼命工作,不敢休息,不敢辞职,不敢退休……

真希望这样恶心的政策不要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