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平凹( 1952. 2. 21 - ) ,原名贾平娃,中 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 棣花村。“文革”爆发后即回乡务农。因其父被定性为“历史反革命 ”,沦 为“可教育好 ” 的子女。1972 年因偶然机缘入西北大学中 系学习,1975 年毕业后被分配至陕西人民 出版社。历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助理编 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西安文学院院长、 西安市文联创作研究室主任、西安市作家协 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文学院院长等。1992 年创办大散文月刊《美 文》杂志,任主编至今。现为中国作家协会 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延河》杂志主编,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 技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 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首任驻校作家、中国海 洋大学驻校作家等。

大学期间即开始发表作品,处女作《一双袜子》( 与冯有源合作) 刊于陕西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公开刊物《群众艺术》( 1973 年)。此后即有多篇作品见诸报端,在“新时期文学”兴起之前,即有大量作品发表。其中《满月儿》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 1978 年) 。相继发表于 1980 年代中期的《鸡窝洼的人家》《小月前本》《腊月·正月 》《天狗》等中篇小说为其赢得广泛赞誉。《鸡窝洼的人家》获 1984 年《十月》文学奖,《腊月·正月》获 1985 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十月 》文学 奖等 。由《鸡窝洼的人家 》改编的电影《野山》获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 佳故事片奖等多个奖项,并获法国第八届三大洲国际电影节大奖,第 37 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天主教电影组织促进奖。此一时期作品,多关注商品经济“冲击”下“商州”世界人事变化及其中世道人心的转移,与彼时盛 行之“改革文学 ”颇多呼应 ,但较之“改革文学”对现实的单向度书写,贾平凹笔下则多 一层文化的关切。而发表于1983 年的《商州初录》被认为开“寻根”文学之先河。“改革” 与“寻根”的双重面向 ,汇 集于长篇小说《浮躁》之中。该作以“浮躁”二字总括 1980 年 代中后期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的精神面相,着力表现各色人等命运的起废沉浮及其文化心理的嬗递,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带有标志性的重要作品”,并因是获得1988 年 “美孚飞马文学奖”,初步为贾平凹赢得世界声誉 。在《浮 躁 》序言中 ,贾平凹明确表示 ,有意以中国古典传统为参照,超越奠基于西方理性主义的“现实主义”的限制。此一努力的成果,便是出版于 1993 年的长篇小说 《废都》。该作甫一出版,便引发广泛争议, 甚至酿成 1990 年代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 “文化事件”。对《废都》和“《废都》现象”及 其与 1990 年代社会思潮复杂纠葛的反思,已 成为理解 1990 年代社会与文学问题的重要参照。该作1997 年获得法国最具权威和盛 名的三大文学奖之一的费米那文学奖。自《商州》( 其首部长篇) 迄今,贾平凹已有《浮躁》《废都》《白夜》《土门》《秦腔》《怀念狼 》 《古炉》《老生》《极花》等长篇小说 16 部行 世 。另出版 有《腊月·正月》《天狗》《逛山 》 《黑氏》等中短篇小说集数十部。除小说创作外,贾平凹还出版有诗集《空白》。在散文创作上,贾平凹亦颇多建树。著有《商州三录》《心迹》《月迹》《爱 的踪 迹》《天气 》等散文集数十部,其中部分作品被认为有文风开拓之意义。作品先后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法兰西金棕榈文学艺 术骑士勋章,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 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 集) 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首届“红楼梦奖: 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 ”、第 四 届 、第 十 三 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国内外奖项五十余种。作品被译为英、法、德、瑞典、俄、日、韩、越南等文字在国外出版五十余种。2008 年,长篇小说《秦腔》荣获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于小说 、散文 、诗歌创作之外 ,贾平凹还兼通书画 。有《 海风山骨 — 贾平凹书画作品选》《贾平凹书画集 》等多部书画集行世 。其书画作品独出机杼、不拘格套,有独特规 矩 ,自家章法 ,具风骨气韵 ,无匠气斧斫痕 。被认为是“一超直入如来境”。虽将书画创作视为“余事”,但书画创作是贾平凹体悟中国古典审美意趣及技法的不二法门。《废都 》以降其在小说 “ 作法 ”上的诸多努力 ,颇多得益于书画思维。《秦腔》的“仿日子结 构”及密实流年式的叙写; 《古炉》“大面积的团块渲染”,“看似写实,其实写意,看似没秩序 ,没工整 ,胡摊乱堆 ,整体上却清明透彻 ”; 《极花》之“虚实互现”,无不与绘画思维关联 甚深。由“画法”悟得之“文法”,使得贾平凹逐渐形成独特之小说诗学。其品质与单纯受 容西方小说叙事经验者颇多差异。以经过创造性转换之中国古典诗学的概念范畴,如“境界”、“虚实”观之,则其用心约略可解。

其“血地”丹凤县属“秦头楚尾”,这使其既能够对中国文化之柔性品质颇多感应,可以承续明清世情小说传统,作品多清新、灵动、疏淡、幽默; 亦使其能宗法两汉史家笔法,沉而不靡,厚而简约,用意直白,下笔肯定,以真准震撼 ,以尖锐敲击 ,作品有秦汉风骨 、盛唐气象。自 1980 年代以来,其创作之所以能 “ 多转移 ,多成效 ”,无疑与其具有多样可能性密不可分。早在 1980 年代初,贾平凹即有 志于“以中国传统的美的表现方法,真实地 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后又从 “水之性”中悟得文章之道,其文法上承苏东 坡 “ 大略如行云流水 ,初无定质 ,但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所 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 ”之 要 旨 ,又与沈从文 、汪曾祺等作家美学趣味颇多交通。若以由陈世骧发现,高友工、 王德威等人申论之中国文学“抒情传统”观之,则始于废名,成熟于沈从文、汪曾祺,集大成于贾平凹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抒情一脉足以自成一格,以独有的思想及美学趣味构成文学史的另一面相。

在中西文化的大背景下,书写“乡土中国 ”与“现代中国 ”及“世界 ”的遭遇 ,以及因这遭遇而引发的社会、人性、精神甚至魂与灵的阵痛与裂变、探讨人与世界的困境和出路,可以说是贾平凹多年来写作的基本主题。其 “ 中年变法 ”之作 《 废都 》以作家庄之蝶之个人遭际为中心,写出了一个群体及其时代的精神状况 。该作与以《 金瓶梅 》《 红楼梦 》为 代表之明清世情小说“笔法”的内在关联,开启了当代小说写作的“返本开新”之境,其中包含着中国文化及其所持存之应世智慧之现代可能。庄之蝶之个人体悟,亦可解作《红楼梦》“抒情境界”之再生。《秦腔》以清风街 中人事在大时代中的变化书写乡土世界令人 触目惊心的颓败,呼应着沈从文未竟之作 《长河》“写出来的部分和虽然未写但已经呼之欲出的部 分 ”。其 “ 密实流年式的叙写 ”,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日常乡土经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而建构起了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日常乡土诗学。《古炉》则以偏僻闭塞之“古炉 村 ”在 “ 文革 ”期间的变化 ,对应着更大世界的政治变局。“文革”如何嵌入乡村,并改变着乡村的伦理及精神秩序,是该作着力铺陈之处,也是贾平凹的用心所在。借此,贾平凹写出了时代之变局与人心的丧乱,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春秋代序四时作息生老病死一如往常的天地节律。《老生》以中华民族的始源性文献《山海经 》为参照 ,以《周易》“循环往复”思维表征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并在 中国古典思想 “ 天 、地 、人 ”之意义上思考社会及人的问题。他的写作因此更能表现“乡土中国”之现代困境和其中世道人心的剧变,以及此种困境与自晚清开启,至五四强化之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复杂关联。基于此,他的作品被视作 1980 年代迄今“乡土中国”的春秋心史。

以思想范式 、精神品格 、美学追求论 ,贾平凹的写作均超越五四以降中国文学的现代传统,而与中国古典文脉关联甚深。《废都》 之后的 20 余年间,贾平凹为当代中国文学史 提供了多部足以体现中国古典文脉之当代形 态的重要作品。这一类作品之于中国文学史 ( 古今贯通的“大文学史”) 的独特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凸显。

参考文献:

〔1〕孙见喜: 《贾平凹前传》( 三卷) ,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

〔2〕郜元宝、张冉冉编: 《贾平凹研究资 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

〔3〕雷达主编,梁颖编选: 《贾平凹研究资料》,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

〔4〕林建法、李桂玲主编: 《说贾平凹》,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 。

〔5〕杨辉: 《“大文学史”视域下的贾平凹 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

(原文刊载《当代作家评论》 2016 年第 6 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基地)主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特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为茅盾文学奖、中国小说排行榜等多种奖项和排行榜评委。入选“陕西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第一、二批),陕西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

近期回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