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刘邦去世后,吕后为了报复儿子差点被夺掉太子之位的仇,不仅残害刘如意,还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对于这种心狠手辣的妇人,刘邦在世时为啥不把她除掉?

刘邦如果铁了心要除掉吕后,能力方面当然是没问题的。但任何人干一件事情,能力并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既要合情,还得合理;除了要有足够的动机外,还得综合评估代价与收益。

因此,我们可以就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刘邦有啥动机要除掉他的结发妻子?会得到什么好处,又可能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跟吕后,有点像如今创业的夫妻档,而且吕后还是带资进组的。

对于吕后的父亲吕公,史书中的描绘是沛县县令的“重客”。听说他搬到本县,所有的豪杰、官员都带着重礼前来拜码头,县里的主吏萧何负责收账。放到今天,这种派头起码算是县长的死党之类。

而刘邦只是县下面一个派出所的所长,所以他去吕家被安排在堂下就坐也是很合理的。

后面的场景我们很熟悉,吕太公善于看相,一眼瞅准刘邦绝非常人,因此不顾太太的反对,执意把女儿嫁给这个风评不太好的小所长。

而后来的刘邦也没有辜负老丈人的眼光,秦末农民爆发起义后,他凭借天生的领导力、亲和力,短短时间内拉起了3000人的队伍,成了沛县起义军的首领,并逐步走上称雄天下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我们眼中的刘邦是有着主角光环的,因此以上史料记载看起来非常合情合理。但如果抛开上帝视角,假设我们身在那个时代,看待这件事会觉得非常奇怪:

假如你是县长的死党,被一县豪杰、官员拍马屁,也算是一方风云人物,为啥会放着主动求亲的县令不管,偏偏看中了喜好酒色、毫无根基、人近中年的小小所长?为啥后来刘邦就真的如岳父预料的那样,在天下大乱后靠着平时的市井关系,成了一县的龙头老大?

真龙天子什么的都是唬人的,基本是后世史官往皇族脸上贴金。比较合理的解释是:阅人无数的吕太公看好刘邦的性格、处事作风,认为他是可造之才;纳为女婿,实际上是风险投资、培育潜在项目;

被县长死党纳为女婿,自然会提升刘邦在当地的江湖地位。但光靠这一点肯定是不行的。其后吕太后一家不遗余力的刻意帮衬、包装女婿,把家族的人脉、资源一股脑交给女婿打理,也许这才是刘邦区区一个所长能够在沛县呼风唤雨的关键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秦末刘邦起兵后,岳父家的势力也成了他最可靠的力量。

比如吕后的哥哥吕泽,司马迁的评语是“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彭城之败后,刘邦正是投靠了驻守下邑的吕泽,才逐渐缓过神来。同时,汉军中的许多将领,如陈豨、靳歙、丁复等等,都与吕泽关系匪浅。他后来被封为周吕侯,靠的并不仅仅是姻亲关系,而是实打实的战功。

吕后的二哥吕释之同样有定天下有功,被封为建成侯;吕后的妹夫樊哙我们就更熟悉了,这是位陪着刘邦出生入死、尤其在鸿门宴成功解围的大功臣。

而吕后本人也为刘邦创业出了不少力,史书称“吕后年长,常留守”,在刘邦外出作战时,吕后经常坐镇大本营,还主动揽下除掉韩信、彭越这种脏话,成了刘邦这个成功男人背后那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

这种情形其实很常见,如今很多小老板创业,不都也多少得依靠岳父家的资源吗?毕竟说到可靠,有谁能比得过自己的老婆、大舅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当刘邦当上皇帝后,如果要除掉吕后,就面临着两大难题:

第一,道德上的理亏。常言道结发夫妻不可弃,何况当初吕后过门时,正是刘邦不名一文、形同屌丝的时期;若没有吕家的资源帮衬,刘邦能不能在沛县振臂一呼,都将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因为有了年轻貌美的小妾,刘邦就要除掉对自己既有情、又有恩的结发妻子,这跟如今出轨小三后抛妻弃子的渣男友没啥两样。在现代概念里,这是要净身出户的,刘邦身为皇帝自然不用这样,但如果因此给自己的政治前景、王朝的稳定蒙上了阴影、导致人心涣散,那可得不偿失。

第二,现实的风险。

我们从上文也看到,在刘邦创业过程中,吕氏家族战功赫赫、人脉关系盘根错节,跟萧何、曹参那些沛县老乡的关系也非同一般。相比较而言,戚夫人也许只有父亲戚鳃这一个靠山,而且戚鳃的“高武侯”身份,纯粹是依靠岳父身份得来的,在军队、朝廷中的资源跟吕家无法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