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党组原副书记周振兴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4月23日9时35分逝世,享年97岁。4月25日下午,周振兴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济南市殡仪馆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有关领导同志通过各种形式对周振兴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

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政协办公厅,山东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等以各种形式表达对周振兴同志逝世的悼念和对其亲属的慰问。

林武、周乃翔、葛慧君和杨东奇等省领导,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刘家义,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付志方,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刘伟,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及老同志,省里的老同志赵志浩、姜异康、陈光林等,前往送别或以其他方式表示哀悼。

周振兴同志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振兴同志生前照片)

周振兴,男,曾用名周隆轩,1927年出生,山东省齐河县刘桥村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渤海区委任组织干事,跟着组织委员串村找地下党,做工作发展党员,宣传抗日。

1945年后,历任中共齐禹县委组织部干事、十二区区委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齐河、禹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

1953年至1958年,任中共禹城县委、德川县委、夏津县委第一书记。

1960年04月,任中共聊城地委委员兼秘书长。

1964年,任聊城地委副书记。

1971年,任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78年02月,任菏泽地委书记。

1980年12月,任山东省政府副省长兼秘书长,仍主持菏泽地委工作。

1982年08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

1985年03月,任山东省委常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1986年05月,任山东省委统战部部长。

山东省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共十一大代表。

一记穿越时空的耳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日报刊发文章)

任菏泽地委书记期间,周振兴曾到曹县韩集公社红三村,看望杨得志将军当年的老房东倪巧云老人。

到韩集后,周振兴直奔倪巧云老人家中。此时,老人已重病在身。周振兴问老人有什么要求?巧云老人说:“就是想吃碗肥中带瘦的猪肉。”

周振兴泪流满面地说:“怪我啊!老人家对不起您。”说着,他掏出衣袋中的钱,递给乡书记手中,老人当天就吃上了肥中带瘦的猪肉。

随后,周振兴召开了汇报会。会上,周振兴讲了话:“倪巧云老人今年83岁,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她牺牲了丈夫和三个孩子。在做杨得志房东时,她曾一天做过9次饭。为了让战士们吃好,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物件。现在,在我们领导下,生重病了,同志们,我们还有脸当他们的书记吗?”

说着,周振兴突然抬手扇了自己一个耳光,说:“我们这些大大小小的脸还叫脸吗?”

坐在身旁的县委书记也一下俯在桌上,低声哭出声来:“周书记,该打的是我,是我,请地委处理我。”

这是一记穿越时空的耳光,一直响到今天。“情不自禁的一耳光打醒了多少麻木的心,打岀了共产党书记至高无上的威望。”原曹县广电局局长、曹县电视台原台长王泽坤在发给记者的微信中写道。

在周振兴同志七年的根据地基层干部经历中,他亲眼目睹了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艰难和对对共产党八路军、解放军的无私支援,他深知共产党能够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靠的是亿万老区人民的“车轮滚滚”的支前,他记得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之一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当他看到解放三十年了,一个为革命牺牲了丈夫和三个孩子的母亲临死都吃不上一口猪肉时,他流下的是难过的泪水,他扇下的是愧疚的耳光!这泪水和耳光,说明他没有忘记初心,他心里永远装着老百姓!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地委书记

大家一定还记得安徽小岗村分田到户的改革壮举,其实,在山东菏泽东明的小井村,几乎同时,分田到户的尝试也在悄悄进行,而背后的推动者就是周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振兴在小井村调研)

1978年初,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书记来小井村调研,到了4家贫困户了解情况,看到群众吃饭非常困难,临走的时候跟村支部书记说,应该想方设法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

1978年2月,菏泽地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是否松动农村土地政策问题。会后不久,东明县就把10万亩撂荒地分给社员自种自收。

分地尝试不断扩大,整个菏泽地区陆续把收归集体的16万辆地排车和80多万亩自留地都退给了社员。农业生产责任制就这样在东明等地逐步兴起。小井村当年就实现小麦亩产380斤,翻了两番多。

口粮问题解决了,群众都很满意,都愿意干,包产到户其实这是第一步,农村经济改革的第一步。以前每年吃国家统销粮四五千万斤,东明县从1979年就开始向国家供粮了。

但是,菏泽的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尝试需要冒多大的风险呢?

在当时,对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党内外一度出现了不同意见。不少人心存疑虑,担心这样会影响农村集体经济,会偏离农村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印发,肯定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自1982年到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五年发出中央一号文件,把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向全国。

这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半年多以前、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被确定一年多之前,一个共产党的地委书记,积个人30多年革命经验,根据对社会生活实际的观察思考,举起了“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旗帜。

大包干推广后,农民劳动有积极性了,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那一年过年,我在村里调研,老百姓欢天喜地,贴春联,放鞭炮。”周振兴回忆,“直到今天我不后悔,最起码那几年我让老百姓少挨饿。”

1981年,菏泽一举由粮食净调入地区变成了净调出地区。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占山东人口不到十分之一的菏泽,提供了全省六分之一的商品粮,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当时为了推动此事让老百姓能够吃上饱饭,周振兴可以说是赌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生命安全。他多次对基层干部公开说,你们尽管大胆去干,出了问题我周振兴一人顶着。

这是什么样的胸怀和担当?这胸怀和担当的力量源泉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改革精神,首创难忘。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周振兴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拓进取的精神永远不会失落;也许时间能冲淡记忆,但他领导700多万菏泽农民搞土地承包、让老百姓吃饱饭的责任担当将被人们永远铭记。

缅怀周振兴同志

在周振兴同志长达几十年的工作中,他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为人民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菏泽地委工作期间,为了更好地了解基层民情,他多次深入农村和工厂进行调研,倾听群众心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了许多改革措施的实施。无论是扶贫工作、农田水利建设还是教育医疗改革,周振兴同志都积极参与并亲自动手,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他始终坚信,只有真正为人民谋福祉,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在山东省委担任统战部长、政协山东省委副主席等职务之时,周振兴同志一直为党的团结和统战工作奔波忙碌。他积极倡导与各界人士的交流合作,发挥着统战组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他坚信,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共同推动党和国家的发展。

今天,周振兴同志虽然已经离世,但他打响的耳光,将永久的刻入千百万共产党人为民的初心;他勇于担当、严于律己、将人民捧在手里的作为,为我们树立了永久的榜样!

职高为国用,权重为民行,这是这位书记几十年的为官座右铭,也是他领导过的百姓对老书记长久的念想!

周振兴同志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周振兴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素材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大众日报、鲁网、红色文化润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