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药材来源很泛,品种繁多,最早的本草专著就是《神农本草经》,当时,书中所记载的药物就已经达到了三百多种,后来,在医家的不断探索下,出现了唐朝的《新修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等,直到现代中药学的发展,已经被我们所知晓的中药材,就达到了上万种。

而一般情况下,中药的名称往往能够反映出它的某些特征或功效,但也有一些中药材的名称和其药材本身的对应性,是令我们意想不到的,就比如这2味药物。

1.王不留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中药材里少有的四字名称,这种怎么看都不像是药物的药材,其实是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在全国各地均有生产,大多时候呈现黑色的球形,有着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的效果,尤其是它的下乳作用,非常强大,因此,是治疗产后乳汁不下的常用药物。

相传,王不留行是药王邳彤发现的,当时正是新朝王莽末年,王朗起兵追杀刘秀,来到了邳彤的家乡,到了村庄后,他们便扬言王莽才是真正的皇室后裔,要老百姓给他们腾出房间,送上饭菜,可是并没有人搭理他们。天色逐渐变暗,家家户户依旧闭门不出,也没有一丝的炊烟,这可把王朗气坏了,于是就准备直接闯进屋里,抢夺食物。

此时,有一位将军说,这里树木丛生,草木茂密,百姓都躲藏在暗处,不利于作战,就算踏平了整个村庄,也解决不了士兵的饥饿,还不如赶快离开此地,保存实力。王朗听闻之后,便下令离开了,后来想到这段历史,邳彤便给那些遮挡百姓的草药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王不留行”,意思就是说,这个村子不留王莽、王朗等人食宿。

2.刘寄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寄奴是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有白色的绒毛,是一味活血化瘀的药物,具有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的效果,属于功能偏多的一味药材,单独使用,也可以起到治疗烫伤的作用,而且疗效快,能够避免伤患处感染,减轻疼痛,预防水疱形成,同时,也可以配以骨碎补、延胡索等药物,对骨折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药是众多中药材里,唯一一个用皇帝的名字来命名的中药,这位皇帝就是南宋宋武帝刘裕,他的小名就是刘寄奴。相传,刘裕在山林中发现了一条白色巨蟒,用弓箭射伤之后,白蟒便逃的不见踪影,在寻找的过程中,刘裕发现有两个童子正在捣药,便派士兵上前询问:“这是在为谁捣药啊,治疗什么病呢?”其中一位童子回答道,自己的主人受伤了,这是在捣药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士兵听闻之后,连忙回禀给刘裕,刘裕觉得很诧异,便前往察看,却发现童子已经消失不见了,只留下了地上的草药,便命令士兵带回去研究,看能否用于治疗病症,结果发现甚是灵验,于是便广推使用,因为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药草的名称,因此,就以刘裕的小名来命名了。

由此可见,中药的命名不仅和中药的药性、功效有联系,更与古人生活的时代、地区密不可分,了解一下中药的药名起源,别有一番趣味。

【本图文由“轩辕岛”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