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30、9.30通常都是房地产的大日子。

下午重磅如期来到,预示房地产全新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闻落地了(和先前网传的“小作文”不说没有区别吧,简直就是没有区别),我很欣慰,这一次是最接近我所预想的政策思路。

我在上篇文章《》谈到:1)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的核心是供求规律;2)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核心问题是产能过剩;3)解决这个问题,有三个办法:缩减供应+扩大需求、缩减供应、扩大需求,但绝对不能扩大需求的同时你又增加供应;4)过往3年的政策变化就是在扩大需求的同时又在增加供应,以保障房为代表的重回“双轨制”冲抵了商品房供应的市场化缩减,持续挫伤居民对房地产的信心。我当时谈到:“没有一整套系统性的供求关系重整,这个房地产行业、房地产市场,相信不会真正的走出困境”。

现在这次的政策,终于回到了我认为的“供求规律”的轨道上,在释放“一整套系统性的供求关系重整”。

已经有许多观点在分析了,我觉得我们可以讲的更简单一点。

核心就这一句话里的那12个字:

会议强调,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确保债务高风险省份和市县既真正压降债务、又能稳定发展。要持续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消化存量房产、优化增量住房”,锚定了未来的住房政策。

关于这12个字怎么读,众说纷纭。

我自己是这么看的:

首先,它首度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其次,它淡化了之前一直强调的“三大工程”——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保障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个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如上所言,你不可能一边告诉市场我要努力促进房地产去库存,同时又不断的强调推进三大工程建设。那样市场接收到的信号必定是互相矛盾的,人们会用脚投票。所以,淡化“三大工程”,是“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前提条件。

如何去理解“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我认为,亦要立在上面“三大工程”去理解。“消化存量房产”,指的现有的、过剩的天量商品房,这部分怎么继续去库存;而“优化增量住房”指的是未来的、要新增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城中村改造住房,这部分怎么调整。

简单说,最有可能的一种手段:就是政府通过折价收购市场化商品房的方式,转化为保障性住房。这样,既能够实现“消化存量房产”——帮助商品房去库存,消化过剩产能,又能够“优化增量住房”——不增加新的供应,又能够持续推进“双轨制”。

打个比方,这就像是大股东在股价低迷时期回购股票,只是回购完了之后不注销,全部变成终身锁定不流通的限售股。

当然,政府回购这只是其中一个消化存量的方式,它的效果是优化供应结构——增加保障房供应的同时缩减商品房供应,是属于供给侧方面的调整。仅仅是靠这个,完成不了存量消化,需求方面的政策调整,是另一个必然的方式——也是这几年来一直在走的路子。

“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类似的话出现过好几次了,这个理解比较清晰:就是解除包括限购、限价在内的“五限令”政策,现在具体来说就是全面解除“一线城市”的限购、限价政策,因为非一线城市基本已经全面放开了。

这属于是扩大需求的手段,关于需求刺激,我想普通老百姓的理解都要比制定政策的官方更正确。这2年基本上一直是这么干的:买不起房的人一直在被刺激,而买得起房的人仍然在被限制。这是非常荒诞的事。一直到今天,北上广深都没有完全放开限购,更是完全没有放开限价。这导致了市场功能被瘫痪,完全是QL的大手在左右,使用这种方式,你不可能实现需求扩大。

拿上海最近的例子来讲,都不是什么好事。上海的豪宅卖的非常好,这一方面恰恰验证了我在限价政策出台时说的:限价刺激了富人抢豪宅,进而加剧了住房市场的不平等。而另一方面,和这两年来小业主每逢政策出台就抛售一样的逻辑,上海这一波豪宅卖得好,开发商没有再像以往那样捂盘惜售,而是纷纷选择了快速出货(香港开发商也是如此,利用“撤辣”加速出货)。这反映了,大家对房地产前景的信心是同样(没有信心)的

所以,像香港那样的全面“撤辣”,限购解除、限价放开,在北上广深也将是必然之举。让有钱人可以自由的买到房子,让开发商的好房子可以卖个好价钱——从而有能力买地。说到底,恢复市场功能的正常运转,是存量消化的核心。需求,真的是需求,不需要刺激,谁不知道开豪车、住豪宅舒服。

回到尊重供求规律的轨道上来,这是我认为这次政策调整最为重大的地方,也是正确的方向所在。

当然,这里还有两个问题。

第一,它说明了,前期那一系列的宽松支持政策,起到的作用并没有达到预期。我们可以用1季度、以及4月份的销售,来坚实的说明这一切。1季度的市场,前面都分享过了,尤其是4月份,市场销售又滑了下去。万科刚刚披露的1季度业绩,上市31年来首度亏损。

在这里,我要坦率的批评那些不说真话的媒体与部分分析人士,每次出台政策,他们都呱呱叫,恭维奉承讲政策多么的提振了需求。但结果是,市场实际上一直在螺旋式下落。这令人悲哀。

第二,政府回购的钱从哪里来,以及必要性。之前我比较过,政府回购市场化商品房VS政府自建保障房,你们觉得哪个成本低?简单看,是后者,因为14号文规定的保障房,土地可以划拨,而且政府回购,操作上也很麻烦,也很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但今时今日,我想政府也可以通过大幅杀价,实现综合成本的显著下降。现在很多开发商依然都处在暴雷边缘,虽然官面上楼盘价格只能打8.5折,但实际上,如果是出险资产,狂杀价都可以,熊市里缺的是买家。从土地的机会成本、工程建造的过程、政府工作的低效、财务回收的时长等等综合考虑,直接收购转化,更划算。只是对一些开发商而言,这很残忍。

我们可以坐等各地尤其是一线城市,是如何快速落地这些政策的。有希望很快,很快。虽然效果仍然需要冷静观察,但是方向正确了,这个五一,值得期待。

楼市、股市交流,备注加V:budao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