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宇MedTech在2024年初评选了一批2023年表现优秀的企业和产品,其中无双医疗公司被授予

获奖原因是:2023年9月7日,无双医疗的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公示期,正式进入创新产品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

该产品为首款进入创新特别审查程序的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产品。这款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实现自动感知起搏、40J能量充放电、流线型设计和蓝牙遥测,性能媲美主流进口产品。作为国内首款打破技术壁垒的ICD,已经完成了型检和动物实验,进入临床阶段。

今日,思宇向读者介绍这家创新公司。

# 公司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无双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简称“无双医疗”)成立于2017年,是中国自主研发及生产心脏节律管理医疗器械的引领者,公司总部位于苏州,在北京和美国加州设有研发中心,在美国明尼苏达设有关键工序研发与小批量生产中心。旗下产品线覆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ICM)、CSP起搏系统以及体外心衰监测等设备。2022年无双医疗被美国Medtech Outlook杂志评为“2022年中国最佳医疗科技公司”,2023年入选“福布斯亚洲100家值得关注的“企业”榜单,公司专业能力得到国际认可。

# 行业介绍

根据国家心血管中心在2018年上半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中数据显示,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率为41.8/10万人,每年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平均每天约1500人因心源性猝死而离世。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ICD是首选治疗措施,其疗效远超所有抗心律市场药物的疗效。在预防心源性猝死的美国/欧洲/中国指南中,ICD被列为唯一的一类推荐,也是被广泛认可的“唯一有效”的产品。

对比心源性猝死的高发病率,2018年,我国ICD装置的年植入量只有5192例。而在市场趋于成熟的美国,2016年ICD装置手术量即已达到20万例。目前我国每百万人ICD的拥有量为2台,欧美国家每百万人植入ICD的拥有量却高达600-800台,是我国的300倍以上。据国家卫健委网上注册系统资料统计,国内ICD植入量一直呈持续增长趋势,近年更是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速度。

鉴于其“随时准备救命”的要求,ICD对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极为苛刻。现代ICD本身亦包括了心脏起搏器的所有功能,ICD也可以说是“具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中一直发挥着领军作用,被誉为“心脏全科器械皇冠上的明珠”。

早在1980年,世界上第一台ICD就已经成功植入人体,但因其技术门槛高,系统集成复杂,目前全球ICD技术和市场被Medtronic、Abbott、Boston Scientific、Biotronik、Sorin(被微创收购)五家公司长期垄断。

为了打破行业掣肘,无双医疗自成立以来,历经3年潜心科研,持续深耕ICD技术,致力成为国内ICD研发和产业化的先驱。

# 创始人介绍

据天眼查信息,无双医疗实控人为平利川。

平利川洪峰博士为无双医疗的联合创始人。

平利川博士,无双医疗创始人兼CEO。曾任诺尔康美国技术委员会委员、项目经理;苏州高新区领军人才、苏州高新区重点创新团队、姑苏人才、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美国;杰出人才签证(O1-A);南加州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圣母大学助理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学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博士。

洪峰博士,无双医疗联合创始人兼CTO。10+年国产人工耳蜗研发经验,全面负责无双医疗的技术工作;曾任诺尔康美国项目经理及技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博士。

# 产品介绍

一、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业界公认预防猝死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快速自动识别恶性心律失常,释放抗心动过速起搏、电击除颤,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产品特点:

1.全自动运行

快速识别心律失常,分层治疗,领先的蓝牙遥测技术。

2.外形精巧、手术操作简捷

流线型外壳为贴合人体的生理性曲线而设计,手术约5cm切口,无需开胸 ,局部麻醉,手术时间1-2小时。

3.除颤效能高

自主研发的强大算法,具备室上速鉴别功能,大能量电击更有效。

二、程控仪-无双盖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双公司的程控仪,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起搏器、心电事件监测器等构成完整的治疗系统。临床用于读取分析心脏植入性电子器械(CIED)数据,调整CIED参数,存档报告,远程随访等。

三、植入式心脏除颤电极导线-无双灵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植入式心脏除颤电极导线与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连接,植入在人体右心室的部位,实现ICD感知、起搏、发放电击除颤的治疗功能。

产品亮点:

1.四极连接系统

DF4-LLHO国际通用标准端口,减少囊袋处盘线压力,操控性优于传统DF1除颤电极导线。

2.单除颤线圈

单线圈的设计,避免了上腔除颤线圈粘连,远期更换电极导线更方便。临床验证安全可靠。

3.主动螺旋

真双极的设计,提供更精确的感知。主动固定方式,植入部位选择性强,有利于手术开展。

# 融资历程

截至发稿日,查询公司融资历程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专利信息

截至发稿日,查询公司全部专利信息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全球医疗科技榜单

2023全球医疗科技榜单:| | | |

全球医疗科技产业地图:国际龙头

心血管:||||||骨科:||||眼科:|| ||影像:|||

全球医疗科技产业地图:中国上市公司

|||| |||||||||

全球医疗科技产业地图:产业集群

主编|赵清 审核|祎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