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癌症,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

根据2023年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50岁以下的患癌人数在30年间激增了80%,从1990年的182万例增加到2019年的326万例。

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则显示,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近四分之一,平均每分钟就有8人确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只要活得久,总会得癌症”的旧观点正逐渐被推翻,年轻人也成为预防癌症的重点人群。

今年4月初举行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就认为,某些类型的早发性癌症(即在55岁前患癌)之所以在年轻群体中高发,与人体“加速衰老”有关。

每年的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作为《癌症传》《癌症·防御》等经典癌症科普读物的出版方,阿信今天决定为你从另外一个角度,打开癌症防御的新视野。


作者是来自全球前五的癌症中心——皇家马斯登肿瘤医院的首席营养师顾问、膳食学家克莱尔·肖

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和临床经验,她写成了《抗癌饮食指导》一书。

抗癌饮食指导》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这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癌症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后的营养管理,让病人即使吃得不多,依然可以得到所需的营养成分,也对我们健康人群的日常防癌,从饮食和营养学角度提出了建议。

这本书一句话推荐就是:家里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你一定会收获不少!

来自世界上第一家癌症专科医院的专业食谱

皇家马斯登院成立于1851年,是世界上第一家癌症专科医院,一直以来专注于癌症治疗、研究与教育,并因其研究的重要影响而跻身全球前5名癌症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家马斯登医院

克莱尔在皇家马斯登医院治疗部担任营养顾问,她的临床工作涵盖了为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所有方法,包括食物和液体的摄入、肠管喂养和肠外营养。

在癌症治疗的不同阶段,患者往往有不同的需求:治疗过程中,患者最大的需求是摄入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以支撑治疗;治疗后的康复期,患者则需要及时补充各类营养以恢复体力,并对体重进行管理。

以治疗期间进食困难的患者为例。这个阶段,患者最需要的就是补充能量和维生素,食谱的搭配逻辑也以补充能量为主线展开。

在《抗癌饮食指导》中,克莱尔总共列出了近150份食谱。菜品丰富,应用场景丰富,包括主食、轻食、甜品和零食等各个种类,也包括不同国家/地域美食,方便不同家庭成员及不同饮食场景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还配有大量直观的插图和详细的操作建议,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get到更多科学实用的抗癌烹饪技巧。

随着现代人饮食、作息、工作各方面生活习惯的改变,癌症患者的发病年龄逐渐表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而在现在的社交媒体中,我们不再“谈癌色变”,而是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分享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病就要吃“病号饭”吗?

对于很多人来说,确诊癌症意味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饮食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

传统认知中,谈及病中饮食,总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清淡好消化的“病号餐”,尤其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往往被建议采取低脂、低盐、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方案。

因为化疗为身体带来了巨大的亏损,无论是在治疗中还是治疗后,癌症患者都急需从食物中获取能量重构健康的身体机能。

克莱尔在书中指出,在癌症治疗之后的恢复阶段,病人饮食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自身能够摄取足够的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均衡健康的饮食是为了从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中获取足够的能量来维持体重、肌肉量和力量,并帮助患者身体从治疗的副作用中恢复过来。

其实癌症患者并没有“特殊的饮食”,也不需要吃“病号饭”。也就是说,“吃得进去”比“吃什么”对病人来说更为重要

克莱尔还倡导癌症患者的家人制作亲友可以一起分享的“日常”抗癌美食。这样不仅能够减轻癌症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其更好康复,也能够让全家人吃得更健康,降低其患癌风险。

食欲不振、吃不下饭时怎么办?

肿瘤生长伴随的症状、各种抗癌治疗带来的身体损伤、疾病和治疗中的精神压力都会降低癌症患者的食欲,导致食欲不振的情况。

如何克服癌症治疗前后的食欲不振,尽量多吃以获取足够的能量?书中,克莱尔提供了一些应对食欲不振的小贴士:

少食多餐,选择小份的饭菜、零食,多吃几顿。

避免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避免在饭前摄入液体,包括水、茶、咖啡和汤。

尽量选择高能量食物,并在日常饮食中加入牛奶、黄油等高热量食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书中详细列举了十余种如何通过饮食管理消化系统、摄入什么样的抗氧化物,应该进行什么样的运动等面向大众的饮食常见问题,无论是否面对疾病的困扰,都可以从这本书中了解到如何把身体调整到更好的状态。

有些癌症是可以“吃出来的”!

接下来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那些病从口入的“致癌物”,这也是各种健康类网络谣言的“重灾区”。

对大众来讲,要了解哪些因素有致癌风险,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查阅《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特别体贴地帮大家整理和翻译了所有的清单,到网上去搜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就应该能找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清单中,根据致癌能力的证据强弱,致癌物一共被分成了4 大类:

1 类:明确致癌物(120 种);

2A类:很可能致癌物(81 种);

2B类:可能致癌物(299 种);

3 类:无证据的可疑致癌物(502 种);

从科学角度,《癌症·防御》一书的作者李治中博士建议大家一定要学习1类致癌物,这里面物质的致癌性都是被广泛验证的,而且有充足的证据,科学界一致认可它们对人体有危害。

《癌症·防御》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A类致癌物应该了解,被列为2类的物质通常动物实验结论比较明确,但人体数据不足,因此对人的致癌性还存在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曲霉素,迄今发现的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污染物。

至于2B类和3类致癌物,它们虽然被称为“可疑致癌物”,但相关证据不足,科学界没有定论,甚至争议很大,大家不用担心。但这些物质是营销文的最爱。

网络上很多耸人听闻的文章,惯用套路就是夸大2B类或3类致癌物的危害,把非常有争议的东西说得板上钉钉,包括咖啡、茶、印刷墨、荧光照明灯,等等。

其实并没有什么证据表明它们真的能增加人体患癌风险,甚至连动物实验都没有证实过。

食物里真正的1类或2A类致癌物其实比大家想的要少,一张表格就能列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物中的1类和2A类致癌物。图:《癌症·防御》

除了上面的食物之外,真正的两位头号致癌大佬,不用说你也能想到,那就是烟和酒。

烟,能引起十多种癌症,90%肺癌都是吸烟引起的。而且二手烟,甚至三手烟(衣物上的残留)都会对周围的人,尤其是对孩童造成巨大的健康影响。

烟草中含有93种明确有毒的物质,其中78 种是明确致癌物

科学证明,戒烟越早,效果越好。假设大家从18岁开始吸烟,那么,如果:

25到34 岁之间戒烟,平均多活10 年;

35到44 岁之间戒烟,平均多活9 年;

45到54 岁之间戒烟,平均多活6 年;

55到64 岁之间戒烟,平均多活4 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最新抗癌药物价格都非常贵,一个疗程的费用轻松超过25万元人民币,平均能延长高质量生命2~10个月 。

按照平均6个月来算,那么每年高质量生命价值就超过50万元。普通人25岁到34 岁之间戒烟,多活10年,相当于挣了500万元

酒精也是1级致癌物,因为酒精进入体内会被代谢为乙醛,而乙醛能引起DNA突变,因此会促进癌症发生。

中国有大量携带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缺陷的人,这些人的一大特点是喝酒上脸。这些人,以及基因修复能力有缺陷的人,特别容易受到酒精和乙醛的伤害。

实验中,携带ALDH2基因缺陷的老鼠在喝酒后,DNA突变数量是普通老鼠的4 倍!

任何含酒精的饮料都致癌,无论白酒、红酒还是啤酒。酒的度数越高,致癌风险越大

让我们来单独看一下红酒,因为社会上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少量喝红酒对身体有好处,不仅无害,还能软化血管。

但这个说法不太靠谱。

最近欧美有项研究分析了超过1200万名女性的数据后发现,即使每天只喝一杯红酒,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也会显著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对于大众而言,关于酒的健康生活的指导方针都不会变:

如果喜欢喝酒,尽量少喝,慢慢减量;

如果不爱喝酒,就坚持不要喝;

喝酒上脸的人,尽量不要喝;

女性,尽量不要饮酒。

所谓的“养生酒”都是商家的营销话术,毫无任何科学依据。请千万别信。

中信出版

癌症科普书单

来自全球前五癌症中心

首席营养师的专业医疗营养建议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一本写给健康人的癌症科普书

文津图书奖得主新作

菠萝博士(李治中)告诉你

如何科学地预防和筛查癌症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利策奖作品,文津奖推荐

10周年全新译本

穆克吉医生历时六年写作

四千年的斗争史,诠释癌症的前世今生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nd-

2024.4.16

编辑:楚旂 | 审核:Yoyo

本文为广告

相关饮食建议,请咨询专业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