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在客家山区生活,虽然有点单调,但是并不乏味,相反有时还非常刺激。

比如照泥鳅。

到了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深藏在田中的泥鳅纷纷钻了出来。

肥美的泥鳅在田地里跑来跑去,寻找昆虫类食物。

一般来说,泥鳅白天很少出来,只有天黑下来的时候,水田才是它的天地。

但晚上的泥鳅都是静静地躺在田上,任君捉拿。

摸到这一规律,我们都是晚上去捉泥鳅。

捉泥鳅需要三样工具。

第一个是钳子,用于夹泥鳅。

第二个是背篓或者水桶,用于装泥鳅。

第三个是照明工具。

晚上看不见,需要手电筒,但是这个工具不好。

我们用的是火把,就是用干燥的松树块,点燃,放在铁罩里,做起一个火把。

这样的火把威力巨大。

松树是客家山区特有的树种,里面含有丰富的油脂,晒干之后,一点就燃,并且火势很大,可以照亮方圆十几米,是客家人常用的照明工具。

有了这些就可以行动了。

我们街上的孩子很少去做,主要原因是离水田有点远,乡下的孩子却经常做。

有一天,我来到小明家里。

他家里房前屋后都是水田。

每到夜晚,田地里蛙声一片,各种虫鸣四起,泥鳅也从泥里钻了出来。

这是捉泥鳅的最佳时刻。

小明打着火把,在前面开路,我则背着篓子,跟随在后面。

外面是漆黑一片,但前面飞有许多荧火虫。

这是山里的特有的一种虫子。

到了晚上,这些虫子身上带有蓝色的染休,发出蓝色的荧光,非常的阴冷,犹如鬼火般在空中飘来飘去。

我们不怕,并且喜欢把它捉来,放在小瓶里,当作照明用。

几十只荧火虫挤在一起,会发出耀眼的蓝光,足以照亮书本上的字。

但我们基本不用,因为有煤油灯。

我们抓它是为了好玩,觉得很神奇。

有时我们会抓了放,放了抓,玩得不亦乐乎。

但今天不行。

我们今天主要的任务就是捉泥鳅。

我们很快来到了田边。

田边上的泥鳅真多呀。

小明的家地处偏僻的山区,周围只有二、三人家,田地大,很多地方顾不过来,所以这地方夜晚基本没人来。

没人来的地方,泥鳅就多。

在我看来,泥鳅夜晚出来,根本不是出来找吃的,而是出来睡觉的。

因为,它们都是静静地躺在水里,一动也不动,任我们夹它。

比如旁边有三四条泥鳅,夹起一条,它还是会挣扎一下,尾部搅起一片污泥,旁边的泥鳅应该会感觉到。

奇怪的一幕出现了。

它感觉到了,但没有钻进泥里,而是摆了一下尾巴,游动一二尺,又在这地方一动不动。

它是不是睡得正香呢?

我想应该是的。

在松树灯光的照耀下,我发现田地所有的泥鳅都是静静地躺着,根本不游动,也不找吃的。

我估计吃的东西都在泥里,晚上出来就是想喘一口气。

毕竟泥里不好受,空气污浊不说,而且也狭小,住着不舒服。

出来就不一样了,整个世界都是你的,横躺竖卧都行,怎么舒服,怎么来。

它们做梦也没想到,二脚怪正在打它的主意呢?

小明是一夹一个准,不久,我的背篓上就有十多条泥鳅,很快就把田边上的泥鳅夹光了。

田中央有许多泥鳅。

我们脱了鞋袜,跳进了田里。

这里的泥鳅全部是呆头呆脑,根本不知如何反抗。

于是,我们放弃了夹子,而是直接用手抓。

但泥鳅非常光滑,抓在手里,既湿又滑,像沾满了肥皂水,刚离开水面,泥鳅又滑了下去。

同时抓到手的泥鳅,惊醒过来了,会挣扎,往往是抓十条,掉七、八条。

掉下去泥鳅就不老实了,眨眼间,就钻进泥里,不见了踪影。

小明见效果不佳,就说道:“还是我用夹子夹吧。”

我点了一下头,表示同意。

毕竟手抓泥鳅很费劲,也抓不了几条。

当时我的注意力都在水下面,紧紧盯着泥上面的泥鳅。

没想到的一幕发生了。

前面的小明忽然像大黄蜂蜇了一般,大叫一声,跳了起来,迅速跑开了。

他边跑边惊叫:"快跑,蛇!"

我吃了一惊,瞄了一眼前面。

天啊!前面有一条长长的黑影伏在水面上,并且有对蓝色的眼睛。

这是蛇。

山里有很多蛇,我们会经常遇到,所以我一眼就可以判定这家伙是蛇,即使在深夜,凭身影就知道,况且这家伙还有一对蓝色的眼睛。

我顿时紧张起来。

倏地,我更加紧张了,因为前面不止一对蓝眼睛,而是有十几对。

意味着有十几条蛇。

我们最害怕的就是蛇了。

我自然大骇,"嗷"的一声大叫,也学着小明的样,跳了起来。

我们俩人箭一般飞向了田岸边。

我们觉得仍不安全,又朝大路奔去。

跑到一个空旷的地方,我们才上气不接下气,停了下来。

我问小明,蛇会不会追来呀?

他喘着粗气答道,不会吧,应该不会。

我不放心,捡起地面上一根树枝,大声吼道,我打死你,打死你!

小明也跟着喊。

我们喊了一阵,紧张的心才稍稍平定下来。

其实,我心里清楚,蛇是不敢跟来的,因为它怕人。

但有一种蛇例外。

它就是滚草亡

滚草亡是我们当地的叫法。

意思就是,它只要在草地上滚一下,草就会死亡,可见此蛇的毒性之强。

这种蛇遇到人就不会逃,而是会主动发起攻击。

后来我查了一下资料,主动攻击人类的蛇只能是眼镜王蛇。

这种蛇在陆地上是毒性最强的蛇,以吃蛇为主,咬人一口,十分钟之内就会致命。

不知是不是这种蛇?

这些蛇之所以会潜伏在我们周围,原来蛇也像天上的飞虫一样,晚上十分恋光。

只要有光,它们就会集休出动,向光的方向游去,况且水里有许多泥鳅,也是它们喜欢吃的食物。

既然我们提供了方便,它们自然是我们走到哪,就跟到哪。

我们可不喜欢这些讨厌鬼。

这些讨厌鬼非常让人紧张、害怕。

我们退却了,于是,回到了家里。

这时,我背篓里有几十条泥鳅,吃一顿是足够了。

按照常规做法,刚抓回来的泥鳅需要养几天,让它把肚中的泥沙吐出来,才好吃。

这可不行哦。

我来的目的,不是照泥鳅,而是吃泥鳅。

本来一年到头就难吃到一顿肥肉,现在大肥肉就在眼前,怎能放过?

其实,小明也在流口水。

我们二话不说,就起锅烧油,把泥鳅一条条扔进锅里,煎炸。

很快,肉香味飘了过来。

山里的泥鳅是天然野生,放点盐就行,不需另加什么调料,当然,如果加上田边生长的田香丝,进行翻炒,味道就更浓了,香味会增长二倍。

煎好的泥鳅刚出锅,我就迫不及待,把一条泥鳅扔进嘴里。

一股浓烈的土香味立即冲进脑海,在里面沸腾起来,让人久久难以平静。

现在回忆起来,我的口水还是情不自禁涌了出来,似乎有香味飘了进来。

应该是泥鳅的香味。

(李苏章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