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机票价格大跌的五一假期结束了,人们即将面临连续6天上班的残酷现实,对五一调休的抱怨和抵触情绪也达到了历史高点。

甚至有舆论将五一调休和梅大高速的塌方事故关联在一起,认为如果不调休就不会有这么多车拥堵在凌晨的高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调休的抱怨由来已久,我个人感受到的舆论情绪是越来越激烈。这也很好理解:

一方面,调休导致好几个连续六天上班的地狱周,让本就工作压力巨大的打工人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也是更关键的因素,这种集中放假的“黄金周”出行体验实在是太糟糕了,无论探亲访友还是出门旅游,到处都是人潮汹涌,吃又吃不尽兴,玩也玩不痛快,纠纷变多了,各种安全风险也变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为了凑个小长假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多花了钱还不开心,图啥?

于是越来越多人在呼吁国家取消调休凑小长假的做法,也有很多有识之士指出背后根源是我国劳动者享有的假期总量太少,呼吁政府督促企业落实更多员工带薪休假福利。

然而我要很遗憾地告诉大家,上面两种想法短期内(至少5年)在我国都是没可能实现的,怎么想都是白搭,怎么呼吁也都没用。通过调休凑长假的做法还是会延续下去,劳动者一年的假期总量也不会有显著提升。

简要分析下原因:

第一,大家要清楚,所谓法定节假日放假,面向的从来都是体制内人员和股票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其他民营企业放假只是被动顺应节奏而已。政府窗口服务不开,股市不交易,学校不上课,大部分民营企业也只好跟着放假。

在中国,真正能享受到《劳动法》规定足额休假福利的,从来就只有体制内和外资企业的劳动者,国内民营企业基本上只有几个大的“法定节假日”才能基本保证放假,其他的年假、探亲假之类都很少能足额兑现。占我国劳动者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员工基本只有在五一、十一和春节这几个档期才能有超过5天的休假机会,才有机会去筹划诸如出省旅游、回老家探望父母等耗时较长的休假项目。

因此,民营企业的劳动者也是小长假出行体验最糟糕,抱怨最多的,因为他们没得选,只能在这几个最挤的时段出远门。

但是回到前面的判断,国家在设计休假制度和监督休假制度落实的时候,考虑的从来都只是体制内人员,来自民营企业员工的抱怨当然也不太可能影响国家层面的休假决策。你一个随200元份子吃席的角色去跟办婚礼的主人家商量改期,人家会搭理你吗?不可能的。

第二,有些人提出方案说,可以按地区或者按行业分批放假,比如五一前四天十几个省放假,后四天另外十几个省放假,让大家错峰出行,这也是不现实的。

一方面是因为在大一统的国家和大一统的市场里,政府机构、股票交易所等放假时间是固定且必须统一的,不可能说这一周发改委只审批长江以北的项目,下一周集中审批长江以南的项目,也不可能这几天江苏的股民不允许交易,后几天广东的股民不允许交易。分批放假就必然会产生不公平问题,在一个政府高度主导社会经济活动的国家里,这个困境是完全无解的。而且,如果客户和竞争对手所在的省份不放假,老板也不可能答应本公司在这几天全体放假,白白错失市场机会。

另一方面,按中国的社会文化,借助长假实现亲友团聚的需求始终是第一位的,无论是跨省市探望亲友,还是亲友结伴出游,都需要大家的时间能凑到一起。如果人为地通过某种规则把整个社会的休假安排分成错开日期的几批,就会严重影响亲友团聚需求的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由政府主导的强制分批休假也是不可行的。

第三,短时间内大幅增加中国劳动者休假时间也是不可能的。

如今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调休造长假的各种弊病,根源都在于我国劳动者总的休假时间太少,大家都严重依赖政府强制规定的,全国统一时间的“法定节假日”。而那些可以灵活安排日期的年假、探亲假等实际都指望不上,最终只能扎堆在五一、十一和春节。

真正要取消调休造长假,真正要改善人们休假出行的体验,可行且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总的休假时间,让企业和员工能灵活安排错峰休假。

然而,中国过去数十年所依赖的人力成本竞争优势本来就已经受到严峻挑战,再通过法规增加法定节假日天数,或者严格执法要求企业足额落实带薪休假,都会在事实上进一步推高用工成本。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持续快速增长的轨道时,逐步增加员工休假福利提升的成本能够被增长所抵消,增加的休假也促进了居民消费,改善了员工的精神状态与创造力,这是良性循环。而当增长变缓甚至进入下行通道的时候,推高企业用工成本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别想啦,早点睡,梦里啥时候都可以带薪休假,想放几天就放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