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3月14日,是个和天才们有缘的日子。比如科学天才爱因斯坦,篮球天才昂塞尔德,甚至靠“摔跤”红遍中国的电影天才阿米尔·汗,都在这一天来到世界。但论最惊险的,却是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多瑙河边的这位:暴雪呼啸的维也纳郊外,一位酒店老板的妻子难产,助产士冒着风雪狂奔两小时赶来,总算勉强完成接生。再稍晚一点,孩子就肯定没命。以多年后好些欧洲音乐迷的调侃:“我们的宴会上就没有圆舞曲了。”

没错,这位惊险出生的孩子,正是1848年革命时受尽唾骂的“音乐败类”,人类音乐史上公认的巨匠大师:“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下面简称施特劳斯)

不过,满怀音乐天赋出生的施特劳斯,出生后却生活在乡邻们同情的眼神里:可怜的孩子,怎么摊上这么个苦命呢。

一:问题儿童

出身酒馆业主家的施特劳斯,虽说家境还不错,但从小就命运多舛。七岁时生母去世,父亲再婚后又离奇坠河身亡。而后继母带着他改嫁,招了个继父进家。从小失去亲生父母的施特劳斯,性格就变得桀骜不驯,成了个闹事闯祸的问题儿童。好在继父戈尔德对他视若己出,还在施特劳斯生日那天,咬牙掏腰包送他一件名贵礼物:一把小提琴。

但戈尔德没想到,自己这番爱意,却叫施特劳斯从此“魔障”了,得空就拿着小提琴玩命演奏,还自作聪明往小提琴里灌啤酒,一演奏就出“魔音”。在学校读书时,就常吓跑一群同学。13岁那年以糟糕成绩结业,被继父送进装订铺做学徒工后,却是抱啥活不干就知道拉琴。气得忍够的店老板把他关禁闭,他却又抱着小提琴硬冲出来,撒腿就朝着维也纳狂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多年后施特劳斯给老友赫希的自嘲说:“我那时没想别的,就想一口气跑到维也纳去,用我的小提琴震惊维也纳。”

要是他真这么奔到维也纳,就算能找到拉琴的地方,这“魔音”不知又要吓跑多少听众。万幸跑累的施特劳斯,找了块草地呼呼大睡,碰巧被路过的音乐家波利扬斯基瞧见一瞧这孩子睡觉都抱琴的敬业精神,波利扬斯基立刻就兴奋了,叫醒施特劳斯后一聊,波利扬斯基更是越聊越兴奋:百年一见的音乐天才啊!我收了!

就像武侠小说里被意外打通任督二脉的少侠一样,投身波利扬斯基门下的施特劳斯,满身音乐才华源源爆发,十五岁就成了维也纳顶级乐队帕默乐队的小提琴手,然后在乐队首席音乐家兰纳的鼓励下尝试创作,独创的圆舞曲果然一夜爆红。二十一岁时的施特劳斯,已然红遍了维也纳,拥有了一大批铁杆粉丝,成了与兰纳齐名的乐坛新星。

但火速蹿红的施特劳斯,“问题儿童”脾气照样没改,就连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兰纳,竟都和他关系急剧下降。终于在一次彩排口角后,暴怒的施特劳斯抄起大提琴朝兰纳猛砸,不甘示弱的兰纳也手持倍大提琴凶狠还击,现场全砸了个稀巴烂。事后懊悔不跌的施特劳斯,脑洞大开做了首音乐向兰纳道歉,这就是欧洲著名的《和解圆舞曲》,当场把兰纳听得眼泪哗哗,听完后却把眼泪一抹:你爱去哪去哪,帕默乐队不留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音乐拿破仑

被兰纳扫地出门后的施特劳斯,音乐事业却已火热上涨,他的“施特劳斯乐团”也是越发红火,到他26岁时,已经发展到了八个乐队200多乐师的规模,影响力更席卷欧洲,在欧洲各国的音乐会,只要打出“施特劳斯”的招牌,立刻就是一票难求。在英国演出时,英国的皇储维多利亚公主(未来的维多利亚女王)都为他的音乐陶醉,竟当场翩翩起舞。把一群英国保守老臣都气得尴尬。

此时的施特劳斯,已经是大红大紫,在当时的西欧城市里,只要他一露面,立刻就引得崇拜者们疯狂围观。照莱比锡的报纸说:“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之于奥地利人,犹如拿破仑的胜利之于法国人”。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他已是欧洲音乐的“拿破仑”,当之无愧的王者。

就这样风光了十几年后,四十出头的施特劳斯却吃惊获悉:有个狂妄年轻人居然在维也纳郊外的咖啡馆里摆开场子,专门选在施特劳斯音乐会的当天演出,指名道姓要挑战他的“王者”地位——他的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下面简称小约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事说起来,就是施特劳斯欠的一笔“债”:亲情债。

施特劳斯二十出头时,与初恋安娜结了婚,这以后施特劳斯大红大紫,却又与一个叫艾米丽的女人打得火热。后来他一度患重病被艾米丽抛弃,不计前嫌的安娜耐心照料,才把施特劳斯的命捞回来。可刚能下地走路的施特劳斯,立刻又撒腿奔了艾米丽家。可怜安娜一个人含辛茹苦拉扯孩子们,竟把儿子小约翰,成功“拉扯”成又一音乐天才。

其实,施特劳斯对儿子小约翰,也曾寄予厚望。一心盼着小约翰能成为一个伟大的银行家。小约翰童年时,更是一练琴就被施特劳斯拿藤条打。待到施特劳斯抛弃妻子后,小约翰的音乐才能却井喷了。但对这“不听话”的儿子,施特劳斯却常年打压,还动用权力威胁维也纳的各家剧场,不许接纳小约翰来演出。熟料倔强到底的小约翰,竟在维也纳郊外开起音乐会,这下引得人们纷纷跑去瞧热闹,把施特劳斯自己的音乐会都晒一边。

恼羞成怒的施特劳斯,干脆又派人去小约翰的音乐会现场,打算给儿子砸场子。谁知这些负责砸场子的“爪牙”们,听到小约翰优美的演奏,竟是瞬间“黑转粉”。特别是听到小约翰那一曲讲述母亲安娜艰辛的《母亲的心》时,全场更是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人们纷纷奔走相告:“音乐拿破仑”要易主了——他的儿子小约翰(小约翰·施特劳斯)。

自此以后,这对同样身负奇才的父子,更陷入了冷战里。血雨腥风的1848年革命战场上,这爷俩的“冷战”更白热化:投身革命的小约翰,与支持奥地利皇室的施特劳斯,各自拉了一支乐队,在枪炮大作的维也纳城里针尖对麦芒演奏起来。这就是近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一刻:大小施特劳斯的“父子之战”。

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革命失败的小约翰,名气却红透欧洲。“胜利”的施特劳斯呢?却是从此臭大街,连革命群众被屠戮的血债,好些人都算到他头上。他的演唱会门可罗雀,迫于生计只好离开维也纳,流落到慕尼黑海德堡等地,却是走哪都受够骂。甚至有时刚到一处,骂他的书信就紧跟来,“音乐败类”之类的字眼扑面而来。曾经的“音乐拿破仑”,就此身败名裂。

三:艺术不朽

随着革命烈火的平息,人们渐渐想起的,依然还是施特劳斯优雅的圆舞曲。数月后回到维也纳的施特劳斯,演唱会再次火热起来,但他此时最牵挂的,却是此时才华如火山般喷涌的儿子小约翰。他开始为儿子的“圆舞曲之王”成就高兴,甚至多次给朋友表露出与儿子和解的愿望。但终于,没有张开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49年9月25日,感染猩红热的施特劳斯与世长辞,闻讯后悲痛赶来的小约翰,看到了他刻骨铭心的悲伤一幕:施特劳斯的“爱人”艾米丽,早就卷了施特劳斯所有财产逃窜,连施特劳斯身上的衣服都脱的不剩。只剩下全身赤裸的施特劳斯,孤零零躺在光床上……

1849年9月27日,施特劳斯的葬礼正式举行,维也纳城几百口大钟悲伤轰鸣,十万多维也纳群众自发走上街头,为这位“音乐拿破仑”送葬。目送着他的棺木,埋入了卡伦堡多勃林教堂墓地。这是他抱着小提琴奔向维也纳时,途中睡着的地方。是梦开始的地方。

恩怨情仇,都将随着时间消散,唯有施特劳斯的一百五十首圆舞曲,历经多少时光磨砺,依然唱在全世界每一个热爱音乐的朋友心中。只此,他已无憾。

一位英国“骗子医生”,挽救全球数亿孩子,令全人类感恩至今

酗酒挥霍的败家子,穷困潦倒而死,却令国人景仰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