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宏宇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已故新派武侠文学(相比于章回体和类章回体的更“古老”的“传统武侠”文学而言)泰斗金庸先生的武侠代表作中,个人以为,最“武侠”的一部,当数《天龙八部》。

这部浩浩巨著依托北宋中晚期(以辽帝耶律洪基和女真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为“时间坐标”)时代背景,在金庸武侠世界中算是“最早”的故事,是人物最多也最丰富、武打场面最“炫”也最宏大的一篇,更是饱含英雄情结并借助佛学理念诠释“武侠式人性”的佳作!

也许,正因这部巨著在金庸作品“群”乃至整个“新武侠世界”中的独到、厚重地位,以之为基础的影视剧,不仅在不同时代有多重版本,而且相比于其他武侠小说作品,影视改编最为“保守”(更尊重小说原作),其中,大众口味而论,迄今,最被赞誉的,是上世纪末香港的那版电视剧(俗称“97版”或“黄日华版”)。不过,以笔者“老武侠迷”的视角看,本世纪初的“内地版”(也有称“内地首版”或“张纪中版”),也不遑多让,甚至更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对“港版”的“迷信”使内地佳作“躺枪”

内地对于港台武侠文学的影视呈现,始于世纪交叠,和着“97回归”后两岸三地更进一步文化大融合的节奏,首选的“素材”是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

这个素材选择,应该说,是很讲究的。

首先,《笑傲江湖》讲的是虽曲折跌宕但线条相对简单且情感尤其是男女情感“主贯穿”的故事,在金庸作品里,依笔者看,除了在武侠领域已经相当边缘的《鹿鼎记》,最是非典型武侠的代表作,对尚不娴熟于武侠题材的内地创作力量而言,更易理解,也更利于诠释。

其次,《笑傲江湖》故事中很特色的五岳等涉及著名景致的情节,在内地可以有便利甚至是充裕的实景拍摄条件。

还有就是,照笔者的粗浅理解,可能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金庸武侠作品中,《笑傲江湖》的之前多版本影视作品,都对原作施予了太多娱乐性加工,以至于走样、大大走样,以至于金庸先生本人对那些走样、大大走样,不高兴、不喜欢;而内地一向秉持的尊重原作的改编宗旨,不仅更使小说作者感念,相比于诸多港台大尺度改编版本,倒反而有了很是自如的依照着创新的空间。

那部戏,拍的很好;播出之初,也颇有万人空巷的光景;也留下了很光耀的划时代般的痕迹——刘欢演唱的主题曲、许晴扮演的最酷最美圣姑……可很不幸,还是有很多更是来自内地的微词,其中最印象深的是那句“一看就想起水浒传”,说的是张纪中版水浒传(李雪健演宋江),什么破衣烂衫、昏暗无色彩、演员都没看过原著,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偏赶上咱内地电视剧题材丰富、武侠迷也没那么多那么痴,好好一部挺费心力拍成的剧,却只昙花一现地闪了一下下,跟其质量的精良,不那么相称。

真不是咱们内地拍的不好,更不是咱们内地不够努力!恰恰相反,仅上上述最初那部《笑傲江湖》,方方面面,跟以往的港台同类剧相比,都至少是丝毫不逊!制作质量和表现力,如果不计较时代变迁所致的技术因素的话,简直都可以说具有碾压般的优势!

可为什么就是“不买账”呢?为什么总是拿“86版《射雕英雄传》”(翁美玲版)来比较内地的《笑傲江湖》以及后来几乎一切金庸武侠剧呢?港版《笑傲江湖》们,有几人看过?看过的又有几人能耐着性子看完?没人发问,更没人回答。人家就认86版《射雕》!

86版《射雕》真那么好么?被太多人至今念念不忘、奉为不可超越的经典,到底是因为剧作本身确实好到无以复加,还是翁美玲的香消玉殒留下的遗憾和好奇?

86版《射雕》的余威,甚至福荫到了97版《天龙八部》——黄日华扮演的乔峰,到现在、很可能还会延续到将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声称不可超越的英雄形象。说实在的,真没觉得,那部剧除了周华健演唱的《难念的经》,还有什么值得赞的。扮相偏老、不伦不类包着头、怎么看都能想起“阿凡提”的黄日华版“乔帮主”,之所以那么“可爱”,真的跟二十多年前让翁美玲一口一个“靖哥哥”叫着的那个郭靖,没半点儿牵连么?

说白了,根儿上,还是对“港剧”的迷信!没错,就是迷信!

不可否认,香港(也一定程度包括台湾),在武打动作影视呈现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很长时间,在全球范围都是一骑绝尘,相关联的武侠影视作品,也确有成熟的套路;但也正因为那些成功光影和套路的便利,港版武侠剧,其实长期都陷入在某种固定的观念和模式中。个人认为,仅就金庸武侠剧而言,这个陷坑,还就是似乎很难超越的86版《射雕》!

不妨比较一下,除去技术方面的进步,97版《天龙八部》对比86版《射雕》,影视创作之于文学原著的艺术延伸,到底有没有可识别的改良或者说进步?反正,作为谓为资深的武侠剧观众,两部都看过的笔者,是没有明显察觉的。武断地说,就是没什么进步!97版《天龙八部》,刻薄点儿说,如果没有那曲脍炙人口、荡气回肠、佛性和英雄气铿锵相融却十分难唱、更实际上并不是很多人都能真正理解其意的《难念的经》,包头巾的“阿凡提”式乔帮主,倒还真怕是要给本来就看不出进步的整部剧拉低水准了呢!

不过,就武侠迷这个群体的大体欣赏习惯(不是“水平”,只是“习惯”)而言,倒也觉得,内地那么认真那么下本儿(包括投资、拍摄周期和演员的投入热情与功力等等)照着精品搞,真是有点儿不划算。大概,内地创作者们也悟出了这层,所以,稍后的《射雕》(李亚鹏、周迅)以后,就走了明快艳丽高仿港版的低成本短周期路子——反正怎么都“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难念的经vs宽恕

话题收缩回《天龙八部》,重点看港版的97版和内地世纪初的首版。

不知是凑巧还是刻意,这两版《天龙八部》的主题歌,是同一作者,97港版的《难念的经》是周华健演唱,内地首版的《宽恕》是王菲演唱,都是顶配,风格却迥异。

同一个音乐家,对相同的题材,却作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两首歌,也算是从另一角度说明了这部要是不懂或不想懂就只是看出热热闹闹的巨著,是有多么丰厚而深刻的内涵。

《难念的经》从歌名就映射出了佛意。有点儿像诵经的平调部分,虽好像节奏纾缓,但也是高密度输出,一点儿佛学都不懂的,真还未必一下子就能理解;反过来,真要是认真去听、去理解了,就算本来一点儿佛学都不懂,过后也能算是稍许知道一点点了——人生的无奈;人在江湖的无奈;人性的取舍;人性的无解……这一切之上,是高潮快板演绎的英雄豪气,是大义小我的坚韧无畏,是熠熠闪耀的人性光辉!一番低回、几度铿锵,强节奏、高亢的音色,配合粤语独特的韵味,合成满满一阕以英雄为主体的赫赫阳刚!

强烈对比地,内地版的《宽恕》,则是从以男主人公之一乔峰的恋人阿朱为主的女性的角度是萋萋阴柔。伴随、融入般地娓娓道来,开篇就是佛语中的“如是我闻”,虽然慢到悠绵,但佛性的代入,比《难念的经》还要直接、干脆!“你给我保护,我还你祝福。你英雄好汉,需要抱负。”听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点儿家长里短;“可你欠我幸福,拿什么来弥补”,更竟好似幽怨的诘问;但旋即,如泣如诉的一句“难道爱比恨更难宽恕”,轰然一记近乎无解的全覆盖式的灵魂考问!振聋发聩!任谁都无言以对!!

如果把两首歌颠倒着用,《难念的经》配给内地首版,《宽恕》唱给97港版,就会变得很可笑。可各自“归位”,就都是对作品的完美诠释!

相比而言,笔者感觉,《宽恕》,如果认真听、听懂了,结合剧情,会有延伸式的感受和理解。《难念的经》,更表达的是“难”和“无畏”;而《宽恕》则拿捏出似乎更深刻也更博大的意境。

从对歌曲的偏爱来讲,其实,笔者个人,更喜欢《难念的经》。

但饶是如此,也不得不说,《宽恕》所传递的“放开”,更超然——乔峰误杀了最心爱的人,自困于悔恨和身世,但心爱之人的灵魂,从一开始就原谅了他;虚竹误打误撞背离了一心所向的佛门,却兴利除害,纵使酒肉穿肠、美女群围,也能成正果;慕容复杀死段誉众多亲近之人,段誉却没追着血债血偿,而是参透了仇人的可怜、逝者的解脱,一切向前看,也是一种超脱的宽宥;而慕容复却始终不能放过自己,从翩翩文雅公子,堕落成不择手段、毫无德理的宵小,最后落得失心疯,永远沉没于权谋噩梦;萧远山慕容博走火入魔,却在扫地僧的开导下,宽恕了对方,也放过了自己,静心修法、超然绝尘;鸠摩智偏执求名、冥顽不化,丧失毕生功力后终于放过自己,获得宽恕;连罪大恶极、无可救药的丁春秋,也被框入设定模式,被迫自赎,给人留下终有一天也会得到宽恕的希冀……

其实,很大一部分武侠迷,都只是感兴趣在作家幻象出的神奇武功上。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不怎么懂物理学但多少了解中医的大师,极富想象力地描述、形容出了众多神奇武功。《天龙八部》,要说武功,或许没到最神奇,但却不同于其他有着更神奇武功的作品,把最神奇的武功都做了传说式处理(比如“九阴真经”),或者只是一带而过(比如“葵花宝典”),而是都有淋漓尽致的呈现——无所不能异彩纷呈随便拿出个边边角角都是独步天下的逍遥派、很难练成一旦练成就无坚不摧防不胜防的六脉神剑、杀伤力很强几乎无解的火焰刀、姑苏慕容家集天下武功大成的广博尽纳……还有传了很多代能使出多大威力还得靠悟性的降龙十八掌,更还有无门无派却出手无敌的扫地僧!扫地僧,因为《天龙八部》的故事及其广为流传,甚至成了各行各业深藏不露顶尖高手的代名词!

但是,但是,至少,金庸先生的作品,至少《天龙八部》,想要表达、传递的,绝不仅仅是神奇武功。抛开其他,反正,《天龙八部》,除了武功、儿女情,还想勾画出一副有舍有得、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英雄梦。

再进一步,能让人虽隐约但的确够冲击地领悟那两个看上去平平常常的字——宽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黄日华胡军到底谁更“英雄”

话题再收缩,到《天龙八部》的最主要英雄人物同时也是笔者认为最出彩的乔峰(萧峰);具体说,是97港版电视剧黄日华扮演的乔峰和世纪初内地首版胡军扮演的乔峰。

若论扮演武侠人物,有个“靖哥哥”垫底,香港老戏骨黄日华,肯定更有优势,更游刃有余;个人以为,如果不是“阿凡提”式的古怪装束和一把胡子,黄日华呈现给观众的乔帮主,或许会更鲜活、更美观、更有英雄气概!

为什么是“阿凡提”式的古怪装束呢?妄揣,大概是想以服装和关联的特殊造型,暗示乔峰其人的异族身世。不然,怎么整部剧,连吐蕃僧人鸠摩智、明显该归为异族的大理诸人物,都没有过分区别的造型,而偏偏乔帮主成了“阿凡提”呢。

这或许就是港剧相对粗砺或说比较浅层的演绎习惯所致了。

乔峰在四个主要男性角色(乔峰、段誉、慕容复、虚竹)中最年长,首次出场就是差不多年近三十,几乎整个人生,都是在中原,何来明显的异族装束?就算契丹人的身世爆出,在中原活动,也未必就非得异于常人吧。

契丹人该什么装束?或许可考,又许难以确认,但怎么变,都变不到“阿凡提”那儿啊!

相比来看,胡军版乔峰,没有明显老相的胡须,却也衍射出三十来岁成熟气度;发型、装束,虽也与众不同,但只是“出挑”而不是“出圈儿”,真的是显得正常、自然了许多。

黄日华身材魁梧,胡军虎背熊腰,二者非要看身形,大概只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角度差异,而不至于高矮胖瘦相差悬殊。可黄日华演的乔峰,是不是服装更宽大的缘故啊,反正总觉得比较细瘦,不像能带出降龙十八掌巨大威力的样子;而大概率第一次演武侠人物的胡军,却造型拉满,加上内地版没做过于夸张、卡通的特效,配上隐隐约约权作“龙吟”的细微音效和应当是对人物很研磨之后显露出的傲而不骄、强而不暴的神情目光,粗胳膊大拳头打出的降龙十八掌,就满满袭来让人心底里发怵的气度。

除了97港版,笔者还看过至少两版更古老的港版;对比之下,结合小说原著,个人觉得,胡军演绎的乔峰,最符合想象;甚至,某种意义上,延伸、超越了原本的想象!当然,这只是个人的觉得,跟对演员本身的总体印象会有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受个体认知及其变迁的影响。毕竟,看原著时,还是青少年,看到胡军版乔峰时,已完全成年,视觉想象,会有不同。就算偏见吧。谁没有偏见呢?笔者的偏见,还就是更认可、更接受胡军版的乔峰。

抛开认知差异,跳出时间轴,对比这两版乔峰,也还是有至少一处能见高低,就是误杀恋人阿朱之后掩埋阿朱遗体的戏码。

相关情节,不多赘,简单一过——乔峰误以为大理王爷段正淳是杀父弑母仇人,前来寻仇;恋人阿朱是段正淳私生女,知道不可能劝乔峰放下仇恨,也知道父亲段正淳决不是对手,交手即亡命;两难间,运用独特精到的易容术,扮成父亲的样子,提前赴约;乔峰不知对面是恋人,全力发功;本就武功平平、此番更未做任何防御的阿朱,被击重伤不治,临终恳求情郎就此放过父亲,用自己的生命偿还仇隙。乔峰大恸,深深自责中,亲手掩埋恋人……

于是就有一场全剧中很重头的情感戏——乔峰掩埋阿朱时,心情复杂、悲恸难当、失悔不已。胡军版乔峰,充分演绎出人物的十级纠结——又想早些让爱人入土为安又舍不得就此与爱人永诀、能多看一眼就多看一眼、却又害怕直面哪怕已经死去的爱人……所以先开始是一点点洒土,后来泪奔着加快,再后来又放慢,及至停下,甚至有点儿想要扒开的意思……从头到尾,都是既正常又独特的情感表演,形体动作,都只是一个犯了大错的男人、依依不舍的未婚夫、不知所措的伤心人,而不再是乔帮主,不再是武功卓绝的大侠!

港版黄日华的表演,实话实说,演员培训班的底子,真的是比“中戏”的“科班”差了点儿火候,比较表面话;但也能看出老戏骨的功力和倾情投入的意味;可配的内心独白、音乐等等,97港版,可以说真没添什么彩。尤其最后,似乎是下了永别的决心,乔帮主竟然运用功力,将土大力、大量猛推向遗体!慢镜头中,遗体还是明显可以看出“塌方”式的被埋!那应该是降龙十八掌吧。你的女人,就是你用这掌力打死的。她都死了,你还再给她来一掌,是想块点儿埋妥当,还是觉得生前受你那掌还嫌不够?!

如果没有对比,掌力推土的慢镜头,或许挺让人心碎;可一比较,就只想说,97港版,至少在这一节,真的是输给了内地的首版。黄日华的英雄气,也不得不地稍稍矮了胡军一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