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中嘉靖皇帝理论上富有四海,但抄了沈一石的家之后,让吕芳写信给杨金水,将沈的财产变为自己的私产。

简单来说就是原本进国库的钱,进了嘉靖的小金库,帮他运作的是江南织造局。

杨金水看到海瑞审郑必昌、何茂才的架势,因为怕这些事情露馅,牵扯到宫里的老祖宗和皇上,不得不装疯,让自己逃过一劫。

皇帝是大明的主人,天下都是他的,为什么还要做这样的小动作敛财呢?

皇帝与大臣的博弈

嘉靖曾经说过一句话“朝廷,就是几座宫殿几座衙门,饭还是要分锅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语中表明了这个朝廷是分派的,利益分属不同集团,是要靠博弈获得利益的。

农业社会的收益是有上限的,大明皇室宗亲占有大量田地,不交税;官绅也不交税,最后只有普通老百姓缴税,可想国家的收入就那么多。

利益只有这么多,皇帝、官僚集团、百姓三方都要参与分享。

嘉靖默认和严党是有分配比例的,只要不过分,嘉靖认了。

如果分配失衡,后果很严重,百姓揭竿而起都是有可能的。

既然是博弈,那就不可能稳定,各方力量的强弱对比也是动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明开国,一定是皇帝分得多;王朝进入稳定阶段,官僚集团的收入大幅增加;到了晚期,百姓揭竿而起,王朝覆灭了,就是利益重新分配了。

大明王朝1566中,大明建国已经快200年了,官僚集团极度膨胀,皇权弱了。

明朝中晚期,官僚集团的力量对皇帝具有压倒性优势。

嘉靖如果不在官僚集团口中抢食,就啥也分不到了。

吕芳和嘉靖有一段谈话,说起盐税朱元璋时期,一年盐税可以收1000多万两,到了嘉靖时期,就只能收100多万两。可见皇权的衰落,官员上下其手,将税银瓜分,皇帝也查不出任何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党骨干鄢懋卿南下巡盐半年,带回了330多万两银子,听到这个消息嘉靖却高兴不起来。

嘉靖通过耳目,发现严党私吞了200万两,只给自己的小金库100万两。

于是他愤怒了,在嘉靖心中,都是朕的钱。身为皇帝居然分到的钱,比严党还少。

这件事让嘉靖下定决心倒严,那么倒严后,嘉靖的经济状况改善了吗?

嘉靖的困局

抄严嵩的家,抄出了上千万的银子,这笔横财,也就成了大明各方争夺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靖自然想要拿大头,去修宫殿,可官僚集团不答应。

国家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打仗要用钱,要补发拖欠的薪俸,安抚百姓也要钱。

清流的徐阶,算好账,留给嘉靖200万两修宫殿。

皇帝自然不满意,不同意内阁的票拟,逼得内阁不得不连夜修改预算,给嘉靖增加了150万两预算。

将严党清除掉,嘉靖的日子也没有好到哪里,如果不是为了皇位的顺利交接,他不会将自己的敛财的白手套给干掉。

嘉靖除了要修宫殿,还要养活宫里十万宫人。之所以皇帝要养这么庞大的内官,就是要培养官僚集团的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礼监是皇帝的私人奴仆,替皇帝去监督百官,以及渗透到王朝的各个阶层,随时将情况汇报给皇帝。

当然司礼监还有一个功能,替皇帝敛财。

这些太监们如果光靠俸禄,忠诚度很难说,所以必须皇帝允许这些太监拼命敛财,两者之间也是有分配比例的,当然皇帝拿大头。

皇帝总想一个人独揽大权,但是大环境不允许他们这么做,所以他要用司礼监去监视官员,包括自己的儿子。

嘉靖的矛盾

嘉靖的各种敛财行径,官僚集团心知肚明,在大明这不是秘密,但是没有人敢指出来,海瑞却明晃晃地说出来,他就是留在这里,将嘉靖的皇帝新装撕碎了。

嘉靖之所以没有杀海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原因很简单,他还要脸,还在乎千秋后世怎么评价他。

开篇第一集,钦天监周云逸被冯保打死,原因就是他说皇帝是昏君,所以老天爷让大明不下雪,到处都是天灾。

嘉靖不背这个锅,他虽算不上明君,但是却想要一个明君的名声,既当又立。

嘉靖最怕的是从老百姓那里拿的东西多了,不给老百姓留点活路,老百姓就会反。

胡宗宪说过很多次。皇帝当然也想到过。他虽然敛财,但是却要留个底线,让老百姓留个活路。

嘉靖一直不会亲自下场去做事,但他没有想到浙江官场的官僚这么不要脸,低价兼并土地,搞到最后出了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一石打着制造局的旗子去买田,为什么皇帝那么生气?

老百姓知道是皇帝去买他们的田,就是皇帝不爱民。

沈一石临时改变主意去赈灾,就是打着皇帝的名声去发粮食。这下皇帝的名声好了,变成了爱民。

皇帝在位置上能否坐稳,取决于百姓,如果他逼得百姓成了民反,那天下就不再是他的了。

任何人都有限制,哪怕他是皇帝,思想家写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要限制皇帝,让皇帝将利益拿出来,不要多贪多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靖要敛财,但又要偷偷地,他畏惧民心,又要身后的名声,于是大明帝国一直上演皇帝的新衣的故事,直到海瑞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