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是受很多人欢迎的小说,但是再好的小说也只是文学作品并不代表着历史。虽然后世都知道在东汉末年有三国鼎立,实际上当时还存在有第四个独立政权——割据辽东的公孙家族。

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故意抹掉了第四个存在的独立政权公孙家族的其中原因也是比较复杂的,下面就来说说独立于三国之外的第四个独立政权公孙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汉末年乱世之际公孙家族割据辽东

公孙家族能三代人割据辽东还得从第一代辽东太守公孙度说起,公孙度本是辽东襄平(现今辽宁辽阳)人,后因他父亲公孙延犯了法,为了逃避法律制裁,举家迁到了玄菟郡(现今辽宁抚顺一带)。

因此公孙度算是自幼在玄菟郡长大的人,成年后成了地方小吏。当时玄菟郡太守名叫公孙琙,这个公孙琙有一个儿子名叫公孙豹,在19岁时英年早逝,由于公孙豹与公孙度长得十分相似,所以公孙琙见到公孙度之后就把他当成了自己亲生儿子一般看待,对他十分喜爱,后来更是认了他当义子。

公孙琙收公孙度为义子之后,对他更加好了,把他接到家里收养,花钱供他读书,还花钱给他娶名门贵族之女为妻,就这样公孙度就从一介平民成了官二代。

公孙度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十分珍惜公孙琙给他的机会,读书勤奋上进,同时还能知道利用公孙琙的关系来扩展自己的人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公孙度就被人举荐到东汉朝廷当官,后来公孙度在官场上依旧勤奋上进,很快晋升为冀州刺史成为地方高官。

不过公孙度这个冀州刺史并没有当太久,由于他只是公孙琙的义子,本身家族并非名门望族出身,因此冀州当地的名门望族都十分看不起和嫉妒他,给他编造了很多流言蜚语,最终他因流言蜚语而被东汉朝廷罢官。

被罢官之后的公孙度一直赋闲在家,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寻找机会试图东山再起。很快他的机会就来了,189年时东汉已经快完蛋了,西凉军阀董卓率军入京控制了朝政,董卓麾下大将徐荣是东北狠人出身,与公孙度是东北老乡加同学。

徐荣得知公孙度赋闲在家之后,就向董卓推荐让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之职,得到了董卓的许可,于是东汉朝廷就任命公孙度为辽东太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辽东郡的治所在襄平,那是公孙度的老家,他也算是衣锦还乡了,不过他在老家襄平并不受当地人欢迎。

这就是因为公孙度的家族并非襄平名门望族出身,当地人都知道他是靠给别人当义子入仕为官,现在又靠着抱董卓大腿混上了辽东太守的职位,所以襄平当地的名门望族都十分排斥和瞧不起他。

公孙度为了在辽东站稳脚,他开始效仿董卓那样以武力收拾对立者,残暴的收拾了这些名门望族。他给辽东地区的很多不服从他的名门望族罗织各种罪名,然后将这些名门望族满门诛杀,就这样三个多月时间中,他收拾了辽东境内名门望族一百多家,被他诛杀的人多达数千人。

就这样公孙度就算在辽东站稳了脚,不过当他站稳之后,他发现东汉朝廷已经又变天了,董卓被义子吕布刺死,西凉军阀集团很快就瓦解了,他的老同学徐荣也死在乱军之中,其他地方的军阀纷纷开始拥兵自重,东汉政权已经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公孙度看准这个机会,他就决定暗中脱离东汉朝廷在辽东割据自立。因此他又开始利用武力杀戮手段震慑了辽东地区不肯服从他的官员,在辽东地区建立起顺者昌逆者亡的统治,后来公孙度又凭借对玄菟郡的了解,派兵攻占了玄菟郡,至此整个辽东地区基本被公孙度所割据。

虽然公孙度的势力越来越强,但他很有自知之明,他没有盲目扩张抢地盘。当时东汉朝廷已经混乱,中原和河北地区陷入各种争端,曹操、袁绍、公孙瓒等各路军阀争相抢占地盘,和这些人比起来公孙度知道自己实力不足,所以他不敢向中原地区扩展地盘,他只能向距离自己比较近的朝鲜半岛打起了主意。

于是乎公孙度用武力征服了朝鲜半岛,他先后让朝鲜半岛的扶余国和高句丽国臣服,征服朝鲜之后,他又向西攻打游牧民族政权乌桓国,虽然他没能彻底征服乌桓,但是他打得乌桓不敢再骚扰辽东。

据《三国志》记载公孙度为“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这一句简单的话就说明了公孙度在割据辽东之后军事实力还是非常强劲的,而且就看历史上公孙度的性情也属于典型的东北硬汉性格,能动手就动手,尽量别吵吵,采用武力征服对手是他的主要手段,所以《三国志》中评价他是“残暴不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公孙度称霸辽东还使得朝鲜臣服又击退了乌桓,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就有了想入主中原的想法。

当然,公孙度不敢明面的与曹操、袁绍等人一较长短,他只是趁机会偷偷派军队渡海攻占了山东的东莱(现今山东烟台)等临海郡县,然后他又把在山东占据的这些郡县统一设立成营州派重兵镇守,他的意图就是将来以营州为登陆地伺机图取中原。

公孙度如此安排可谓是颇有心计,他的战略就是占据营州进可图谋中原,退可割据辽东,任将来谁统一天下,都得默许他割据辽东。

因此公孙度的野心也就越来越大,他后来索性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还效仿皇室家族建立太庙,追封自己的父亲和祖父为侯爵,在自己的官帽上加九条玉串,如同皇冠一样,并且还让自己的卫兵佩戴旄帽称之为羽林军。他整的这些仪式几乎都是皇帝配套的东西,可以说他在辽东平日出行的着装和仪仗几乎是和皇帝相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在当时还没有哪个军阀敢像公孙度这么猖狂,就连称帝的袁术也比公孙度这些僭越行为晚了一些,公孙度与袁术相比只是差在名义上称帝了。

当然,公孙度还是比较有头脑的,不像袁术那样没头脑胡乱称帝,最后把自己陷入众矢之的被人群起攻之,公孙度是属于偷偷摸摸在自己地盘当土皇帝,虽然在自己的地盘上没有皇帝之名却有皇帝般的待遇和权力。

虽然公孙度敢明目张胆在自己的地盘行皇帝的威风,但他对外还是非常低调的,他除了攻打乌桓和朝鲜之外,他对其他各路军阀都保持了良好关系,他的意图就是不与其他军阀产生纷争,让其他军阀各自混战去,他只在辽东等待机会浑水摸鱼。

在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之后,他就开始试探公孙度,他以汉献帝的名义征召公孙度到许昌出任永宁乡侯、武威将军,他就是想看看公孙度是否愿意归顺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孙度当然不可能接受曹操的征召了,他看到曹操派人给他送来的侯爵印绶时,想都没想直接就让人把印绶封存入库,并且很不屑的说道:我王辽东,何永宁也!

曹操一看这种情况也就知道了公孙度野心不小,但是曹操当时手头上事也比较多,他忙于统一河南地区没空理会公孙度,所以他也只能默许公孙度继续称霸辽东。

而公孙度此后一直致力于发展辽东增强自身实力,不过老天没给够他机会,公元204年时,他去世了。他死后,他的长子公孙康继承了他的位置,至此公孙家族开始长年割据辽东地区。

虽然公孙度的家族并非名门贵族出身,但他却凭借自身的努力,使得自己的家族成了辽东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也不的不说他确实是抓住了东汉末年这个乱世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公孙家族三代而亡,没有名义上建国称帝

公孙康接替公孙度的位置之后,还是固守发展辽东,对曹操所掌控的东汉朝廷态度还是恃远不服。

不过很快公孙康继位后就遇到了第一件麻烦事,那就是称霸河北地区的军阀袁绍在官渡之战被曹操击败后抑郁去世,袁绍死后长子袁谭和三子袁尚争位,兄弟二人打了起来,曹操趁袁氏兄弟内讧时发兵河北。

很快曹操就击破了袁氏兄弟,袁谭最先败亡,曹操占据了袁绍家族的老巢邺城(现今河北邯郸一带),在占据邺城之后,曹操看公孙家族占据的山东营州很不顺眼,于是派大将张辽顺道攻取了营州,公孙家族进取中原的跳板就这样被曹操给撤了。

公孙康得知曹操攻占营州之后很是生气,他想亲自率领四万骑兵趁曹操在邺城立足未稳之际攻取邺城,幸亏公孙康这个想法被手下人给阻止了,否则他的下场可能比当初奇袭曹操老巢兖州的吕布还惨,公孙家族恐怕在他这就完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袁绍的次子袁熙和袁尚又被曹操追着打,二人先是跑到乌桓,曹操又亲征乌桓,结果白狼山之战,张辽临阵直接斩杀了乌桓首领蹋顿单于,曹操的大军攻灭了乌桓,袁氏兄弟走投无路之下只得跑到辽东投奔了公孙康。

当时曹操的手下将领都建议曹操正好以这个借口攻打辽东,直接灭掉公孙康,把辽东占过来。不过曹操听取了谋士郭嘉的建议,郭嘉认为曹操不能再对辽东用兵,毕竟连续征战曹操内部损耗也比较大,况且公孙康不敢与曹操正面为敌,而且袁氏兄弟并不是真心投靠公孙康,如果曹操真去攻打辽东,反而会让袁氏兄弟和公孙康抱团对抗,如果曹操不打辽东,那么袁氏兄弟和公孙康三人势必会起内讧,曹操只需要坐山观虎斗就行了。

果然不出郭嘉所料,袁氏兄弟企图谋害公孙康并霸占辽东地盘,而公孙康则是不想得罪曹操,又担心袁氏兄弟有所图谋,于是先下手为强将二袁诛杀,随即公孙康把袁氏兄弟的脑袋献给曹操,并表示愿意归顺朝廷,这代表着公孙家族向曹操俯首称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