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属于新华社以及相关记者,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斋”所有。备注引用于新华社,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转载需经本人同意方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召开第一次全体管理委员会议,社长罗世发(立者)会上发言 张齐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作社制订了1956年到1962年的7年远景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长罗世发(右二)正领导技术小组在研究“三百棒”水稻良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员们正在栽种马铃薯

1956年元旦,温江专区的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新民第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是由新繁县禾登乡新民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周围的7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及几十户个体农民组成的。这个社共有社员731户,公共财产43000多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云谷摄

彭县竹瓦乡农业生产合作社发现五处储量丰富的自然肥料——泥炭,从1956年1月24日到2月4日已初步挖出泥炭1000多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 张齐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上

双流县彭镇供销合作社,为适应农业合作化发展后,农业生产合作社将提早春耕的新情况,1956年1月份就已开始提早供应农民春耕生产所需要的农具、农药和优良种籽等生产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 孙忠靖摄

简阳县石桥镇木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除了生产大量的木器、农具外,还制造医药箱、图书箱等供应农村文教、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 孙忠靖摄

郫县崇兴乡团结农业生产合作社四分社成立后,积极进行生产改革。合作社成立不久就买了三部新式农具,这是社员们在试用新式农具的情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犀浦乡第一农业社社员在马铃薯和玉米的间种地里喷射药剂 1956年 游云谷摄

川西平原的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扩大了复种和间种面积,在单季稻田里改种的双季稻和在春马铃薯田里间种的玉米,生长情况都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 孙忠靖摄

郫县犀浦乡供销社组织了一个打谷机技术推广小组,指导农民掌握打谷技术。图为供销社干部黄显绪正在为合兴乡红光社的社员讲解打谷机的操作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郫县合兴乡和平农业社的会计正在进行全年分配试算 1956年 孙忠靖摄

川西平原六百多万亩水稻已是一片金黄的“稻海”,这是川西平原解放以来连续获得的第七个丰收年。1956年预计将比1955年增产一成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 孙忠靖摄

郫县犀浦乡夏收分配后,由于各农业社社员收入增加,供销合作社等的供销业务显得格外繁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 孙忠靖摄

简阳县射洪乡解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了更好开展副业生产,将具有专门技能的社员分别组织了打鱼、管理果树、缝纫、泥木工等11个专业性质的副业生产小队和小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 孙忠靖摄

双流县黄水乡胜利农业生产合作社,根据社里和社会需要,发展副业生产,现已有木器、粉房、水碾、烧砖窑、养猪等15项副业生产。1956年全社副业生产的收入就达16000多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 张齐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上

双流县彭镇供销合作社,为了便利农民购买日用品,组织小商小贩分别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和距集镇较远的地方,设立服务商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 孙忠靖摄

郫县犀浦乡建立了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这个发电站可以发一万瓦特电力,晚上可供600多盏电灯照明,白天可以利用电力碾米。这是四川省水利厂在农村里兴建的第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齐才摄

四川省卫生厅制定了从1956年到1959年在全省范围内基本上消灭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钩虫病的规划……金堂县钩虫病防治队医务人员正在给绣水乡和平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进行钩虫病的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 曹玉堂摄

川省农民利用冬闲时间进行乡村公路建设,以改善城乡间的运输条件。从成都到华阳的乡村公路已由沿线农民进行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