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男人跟修自行车的师傅开口:“师傅!我给你3万元,只求你挪个地方行不行?”师傅当场就被搞蒙了,在确定提出对方的精神正常后,师傅果断拿着钱搬了摊位。

这个师傅只是个修自行车的,在小巷里支了一个不起眼的摊位,为附近的群众提供方便的同时,赚两个糊口的小钱。

可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修车还能修出一个“泼天”的富贵。

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什么人会做出这么无厘头的事情啊?甘愿拿3万元让人家挪摊位,而修车师傅也拿着钱腾出了地方。

这个让修车师傅挪位置的人,说起来名气也不小,就是文坛上颇为知名的当代作家王朔。

王朔祖籍辽宁鞍山,195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在军中服役的时候就钟爱文学创作,并在此期间一直没有停止在文学领域耕耘。

他小时候是在北京成长起来的,从部队复员之后又回到了北京生活。

期间为了生计也无奈地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是成就最大的还是文学创作,不仅得过很多奖项,很多作品还被翻拍成了影视剧,甚至还当起了专职编剧、策划和指导。

比如风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剧作,《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甲方乙方》等等,这些剧作中都有王朔的身影。

还有本世纪初的《非诚勿扰》《私人订制》等等,也有王朔勤劳地付出。

而王朔让修车师傅挪摊位的事情,发生在2005年。

这一年,他构思了多年的作品《我的千岁寒》,终于酝酿成熟,可以落笔成文了。

但是,他却没有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创作之中,原因就是家门口的修车师傅,闹出的动静总是会影响自己的思路。

有人可能会疑惑,修个自行车能闹出多大的动静呢?

要知道,修自行车本身闹出的动静真不算太大,无非就是叮叮咣咣的嘈杂声,而且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太久。

但是,摊位上不可能除了修车之外,就不会引发其他动静。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般情况下,凡是在小巷里修车的师傅,大都是在本片区生活的老人。

因为上了年纪做不了其他营生,又不愿意在家里面闲着,才在小巷里找个合适的位置摆摊修车。

这就引发了另外一种情况,修车的摊位也就成了本片区的闲人聚集地,在家没事干的人都会聚到摊位附近吹牛打屁,甚至还会有下棋、打牌之类的娱乐活动。

这样一来可不就喧闹了很多了吗?像赶大集一样一直没个消停的时候。

搞文学创作的人也是分情况的,有的人喜欢喧嚣热闹,没人吵闹还要自己放个音乐什么的,只有这样才有源源不断地创作灵感。

但是,有的人就不行,创作的时候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否则思路就无法集中。

而王朔就是属于第二种创作者,在喧闹的环境下没有办法安心创作。

这件事一度让他非常苦恼,怎么样才能让师傅把摊位给挪了呢?最起码离家门口远一点也是好的。

按照一般人的做法,无非就是邻里之间不和睦了,反正是自家门口,自己也能当一部分家,扯着嗓子跟修车师傅吵几架,大不了再施展一番拳脚功夫,把事情闹得很僵就算完了。

但王朔是个文化人,做起事情来也很不一样,直接拿着3万元钱去找修车师傅谈判。

修车师傅感觉很郁闷,跟王朔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熟人,给自己这么多钱让自己挪位置是什么意思啊?

如果他跟王朔是同行的话,肯定是不会答应的,本片区的人上门抢生意算怎么回事呢!

可是王朔是个捉笔杆子的文化人,这就另当别论了。

修车师傅稍微思索了一下,本着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宗旨,还有就是有钱不赚是那个啥的原则,果断接过王朔的钱挪了窝,而且离得远远的,生怕留下拿了钱不办事的坏名声。

修车师傅的摊位挪走了,王朔终于有了安静恬适的创作环境,接下来便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文学创作之中。

因为这部小说他已经构思了好多年,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所以创作起来比较顺手,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文稿。

当然了,创作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为了推敲细节,或者对某个形象不太满意,也是急得他只抓头皮。

但不管怎么说,《我的千岁寒》一经发布,在文坛上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也因此获得了300万元的版权收入。

如此看来,王朔也算是个头脑精明的生意人,3万元换300万元,这笔买卖做得很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