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去年一个要留学的朋友问小A的,对于朋友来说虽然已经“过期”了,但小A还是想通过这个问题分享一些申请相关的信息,以帮助更多“低GPA”试图申请美国大学master的同学,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惑。

一、美国大学的录取流程

为什么要谈到美国大学的录取流程呢?因为我们要搞清楚学校在看我们的申请材料的时候,会不会卡你的GPA。通常美国大学的录取会分几轮,而硬件筛选基本上都是第一轮。在这个阶段,你的三围会被拿来考察,而负责这件事情的,可能是人力,也可能是计算机系统。无论是计算机系统还是人力,一般都要分两种情况:

1)达到最低录取标准就放你到第二轮,达不到就淘汰;

2)即使没达到最低录取标准,只要不会差很多,也有机会进入第二轮。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院系采用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低GPA的你,有可能会被放到第二轮,也可能在第一轮就被淘汰。

所以最终你能不能被录取,要看学校的录取方式是死板还是人性化的。当然同学们没办法了解具体的招生情况,所以这里建议是有层次地多申一些学校——“碰运气”。

当你过了硬件筛选这一关,接下来你就有可能通过你其他方面的亮点来完成绝地翻盘。对于题主来说,他在低GPA之外还能拥有的优势是:

1)本科学校出身好

2)可以考比较理想的GT分数

3)美国知名IT公司工作经历

除了这三条之外,题主可能还需要自己去做一些有价值的项目,来增加自己的含金量(比如发起或者参与github上的一些优质项目)。另外咱们很多CS前辈的建议都是打好数学基础,合理地运用MOOC。

当你把除GPA这个劣势之外的所有项目都做到(至少不拖后腿,最多表现优秀)的程度的时候,咱们再来谈你能申请到什么样的学校。

二、文书可能会使你的申请结果大不一样

背景咱们都准备妥当了,终于来到了申请的时节。这个时候文书就会变得尤其重要。一份能够恰当充分展现你优势的文书可能会将你能申请到的学校提升一个档次,这绝不是玩笑。比如一个GPA3.0多点的同学第一次用某中介的文书,最终能申请到的最好的学校是University of Delaware这个档次的,但她用同样的背景,自己写文书,最终拿到了USC的offer。你可以说这是小概率事件,但也别忽视,这种事件确实存在。

有的同学可能就要说了,文书的作用真的那么大吗?难道重点不是成绩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你除了硬件,文书就是你最重要的表现舞台了。

三、能申到什么样的学校

题主的条件说实话真的不好定论,尝试top50没什么问题,稳当点50以后。在这里没人能保证谁一定能申请到哪个层次的学校,就算是一些硬件好得不行的同学,也有可能被他认为很好上的学校给拒掉,理由可能仅仅是“你跟咱们学校不合适”。但申请本来就是在拼实力的基础上看概率(虽然实际上还是有迹可循,只是一般人能掌握的信息太少),万一,你就申到你想去的学校了呢?

话说回来,即便是50-100的学校,对于CS这个在美国最好找工作的专业来讲,可以说已经足够了。虽然相比起CMU、UCB等一堆名校毕业生在拿面试机会上比较劣势,但最终能不能拿到offer,看的都是个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