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2日,对越自卫反击战西线战场激战正酣。解放军陆军第50军149师受命向沙巴攻击,奋勇推进到4号桥东侧,同防守越军进行了反复争夺。经过3月1日全天战斗,149师先头步兵446团控制了4号桥东北无名高地,为主力部队进入战场奠定了基础。3月2日,步兵445团进入战斗,继续向前突击。

在4号桥西南侧,越军占据一系列无名高地,企图坚守顽抗。这一带右侧为高山,海拔1200余米,比高约400米,坡度陡峭,山上丛林、杂草茂密。高地北侧山脚有一条由西向东流向深谷的小河,宽约4米,深约1米左右,水流湍急,可以徒涉。左侧是深几十米的河谷,与高山对夹着狭窄的10号公路,地形非常险峻。公路经4号桥后沿高地东侧盘绕而过,是此处唯一的交通线,要前往沙巴县城必须夺取这一带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守4号桥西南侧高地的是越军步兵316A师174团1个加强连。该敌是越军主力部队,历史久,战功大,官兵经验丰富,战斗力较强。越军重点扼守西南侧高地,依托有利地形加以建设,形成正面宽约1000米、纵深约800米的防御阵地。越军在阵地上构筑了30余个土木质地堡、50余个明暗火力点,以及多道断续堑壕,并以交通壕相连接。各阵地以班排规模部署兵力,轻重机枪、高射机枪和迫击炮、无坐力炮等火器多,暗火力点位置低矮,难以发现,以各种火器组成多层次交叉火力网,严密封锁了4号桥及附近的公路。

3月2日上午,149师炮兵群对4号桥周围各阵地之敌进行了多轮火力急袭,掩护步兵445团前卫3营进入战斗。该营以2个步兵连为第一梯队,并配属1个坦克连、1个100毫米迫击炮连,向越军阵地发起连续突击。越军凭借有利地形拼死抵抗,双方争夺得异常激烈,一度胶着不下。

夺取4号桥是向沙巴突击的关键战斗,149师首长非常重视,亲临前线指挥。师长康虎振和加强该师指挥的副军长刘广桐,率领指挥所人员和步兵445团、446团的团长、政委赶到4号桥东侧桥头,直接观察战场,下达各种指挥命令。越军的火力非常猛烈,弹雨如注,可是刘副军长、康师长等首长毫不畏惧,他们都是有战斗经验的老军人,要求战士们不要怕,坚决往前冲,动作越快子弹越打不到。在首长们的呼喊和激励声中,445团指战员前仆后继,奋勇向4号桥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在4号桥头担负警卫和掩护军师团首长任务的是446团特务连警卫排。其中有一名年仅20岁的副班长,冒着枪林弹雨护卫首长,不顾危险,寸步不离,于战后荣立三等功。他叫许勇,29年后,成为了有“西南雄师”之称的成都军区陆军第13集团军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