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优秀战争回忆录,名为《被战火燃红的记忆——对越首批轮战纪实》,作者是原解放军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1师1团政委赵传喜。

在1984年至1989年历时5年多的老山轮战中,解放军先后组织多军区部队赴云南前线进行轮换作战,包括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第11军,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济南军区陆军第67军,兰州军区陆军第47集团军,北京军区陆军第27集团军,成都军区陆军第13集团军步兵第37师,以及加强上述军、师的各军兵种部队(含炮兵、高炮、工兵、防化、通信、汽车等兵种,15个侦察大队,空军航空兵、地空导弹部队和地方守备部队),参战总兵力累计达35万余人。

在上述参战部队中,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首战收复老山,陆军第11军继之收复者阴山,尔后击退越军两次大规模反扑,形成了在边境长期坚守防御的态势。而首批奉命入滇参加轮战的部队,就是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7月中下旬,陆军第1军在军长傅全有、政治委员史玉孝等军首长组织指挥下,出动陆军第1师、陆军第12军36师、军直属分队、军区炮兵第9师,共26624人,率各型车辆2231台、火炮700门、步兵武器19194支(挺、具)、电台1539部,长途拉动开赴云南前线,接替昆明军区陆军第11军执行在老山地区坚守防御的任务。

越军在6月11日、7月12日发动两次从团到加强师规模的反扑遭到惨败后,又制定了所谓“第三战役计划”,再次集结重兵,囤积弹药物资,进行积极准备,企图伺机同我军决战,达到其“收复失地”的目的。越军以频繁炮击为掩护,采取“堑壕延伸式”新战术,大搞土工作业,延伸堑壕对我前沿阵地形成紧贴围逼。当第1军部队进入老山战区接防之际,越军已进行了5个多月的全面准备,其兵力集结、火力配置、堑壕掘进、工事构筑都已基本到位,随即发动了第三次大规模反扑。

1984年12月20日至21日,越军出动1个多团兵力,在部分特工配合下,先后向老山战区正面的662.6高地、那拉方向发动团营规模进攻。第1军1师1团守备部队克服初接阵地、不熟悉环境的困难,顽强坚守,步炮协同,坚决将反扑之敌击退。两天战斗中毙伤433人,我军伤亡6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次抗反战斗中取得胜利的第1军1师1团,就是《被战火燃红的记忆》一书作者赵传喜所在的部队。他和团长陈传发指挥部队沉着应战,采取少摆多屯、量敌用兵、守反结合的战术方针,克服了越军的炮火袭击和步兵轮番攻击,以小的代价大量歼敌,在首战就打掉了敌人的锐气。

此后,步兵第1团在军师正确指挥和兄弟部队有力配合下,又参加了1.15抗反战斗和3.8出击拔点作战,攻得猛守得固,均取得较大战果,威震敌胆。越军二军区副司令兼河江前指司令黎威密因连吃败仗,部队伤亡惨重,被撤职调回。继任其职务的越军名将阮友安亦无法在战场上占到便宜,无奈感叹对面的中国部队“很凶!很凶猛!”

在历时半年的老山守备作战中,步兵第1团先后抗住越军16万多发炮弹袭击,粉碎了敌人从班排到加强团规模的65次进攻和偷袭、袭扰,牢牢守住阵地,并4次主动出击拔点,攻克敌6个阵地,共毙伤敌2600余人,俘敌1人,缴获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一批,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打出了国威军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后,步兵第1团被昆明军区记集体一等功,并获得“一等功臣团”荣誉锦旗;军委授予该团6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授予9连班长黄仲虎“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昆明军区授予该团9连“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授予5连战士鲁灿新、6连排长林祖武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授予2营炮兵连见习排长朱勇烈士“智勇双全的炮兵排长”荣誉称号。

在《被战火燃红的记忆——对越首批轮战纪实》一书中,作者作为亲历战争的历史见证者,以翔实的史料、严谨的态度、真诚的文笔,记录了步兵第1团参加老山轮战的光荣历程,热情赞颂了广大指战员忠诚祖国、英勇作战、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正是他们喊出的历史强音!

被战火燃红的记忆!永远的“一等功臣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