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艺术的本质或许是“俗”

或鸣锣击鼓

或吹拉弹唱

或村歌社舞

百姓多以此庆祝红白喜事,庙会祭祀

而恰恰因其“俗”,便接了地气

受到百姓欢迎,参与的人多了

便更有了“人气”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三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浦江二小的青少年来诵读《艺心艺意》。今天,你将听到的是《响铃滚灯》。

点击收听朗读

《响铃滚灯》

清代张春华《沪城岁时衢歌》里有一首这样描绘道:“艳说年丰五谷登,龙蟠九节彩云蒸。瞥如声涌惊涛沸,火树千条抢滚灯。”

开埠以前的上海只是一个中等的县,元宵的灯虽与苏州、松江等大地方难以相比却自有其特点,其中有一种用竹篾编制的形如球状的灯,俗称“滚灯”,又叫响铃滚灯、响铃滚墩等。鲁汇地区的滚灯个头较大,好似椭圆形的大鹅蛋,分为内外两层,四周装有响铃。当地一位叫做朱国宾的老人曾回忆说,滚灯时,若跳跃过灯,则为“跳滚墩”,舞者此起彼伏,则铃声不绝于耳。一般无音乐伴奏,全靠响铃的节奏,十分锻炼舞者的乐感,对舞者的体力、表演技巧、配合程度要求也相对较高。灯会上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倘若龙灯的队伍遇上滚灯的队伍,必会发生械斗,被称为“龙抢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滚灯表演插画(资料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滚灯表演一度失传,直到1986年,曹行乡文化中心站才请老艺人对一批青年人进行传授,同年9月,参加了上海县首届艺术节表演。

日前,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三季,我们邀请了 闵行区浦江二小的青少年来诵读《 艺心艺意 》 。

《艺心艺意》是“发现闵行之美”文史丛书“民艺乡俗”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讲述了流传至今,或渐渐消逝的民间艺术。它们多流传于市郊,在乡镇村宅间互通,带着独特的民间审美和亲切的本土乡音,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渐行渐远。该书的出版,就是希望能成为这些民间艺术曾经存在的佐证,做到有源可溯,有根可循。

2024年5月起,第十三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朗读:闵行区浦江二小 四(5)班 施芯蕾

图文:明镜文化

编辑/初审:赵若楠

复审:姚怡莹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