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的是哪一仗呢?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突破黄连山垭口战斗。

1979年3月2日,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西线战场,解放军昆明军区指挥步兵149师沿10号公路发展进攻,意图夺取沙巴县城,威慑越北之敌。而越军出动精锐主力316A师向我反扑,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作战向来讲究打歼灭战,很少实施单一方向的进攻。这次也是如此,因势用兵。步兵149师配属了力量强大的炮兵,并有装甲兵助阵,在火力掩护下沿公路向前推进。然而这一带都属于黄连山脉,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地势奇绝,谷深路窄。我军主力沿10号公路进攻,兵力火力难以展开,越军则凭借沿途构筑的野战工事节节进行阻击,为主力调整部署争取时间。如此正面对抗,越军即使打不过也会安然脱逃。

然而步兵149师使出了我军的传统战法,在主力正面进攻的同时,拿出一支奇兵沿右翼山地向沙巴以西的黄连山垭口穿插。只要占领垭口,切断公路,越军316A师就处于我两面夹击状态,无法全身而退,纵使不被歼灭也只好钻入深山老林。而越军主力部队一旦变成游击队,那就是惊弓之鸟,对我无甚威胁了。

据此,步兵149师拿出一个步兵团,配属步兵、工兵、侦察兵一部组成穿插部队,提前出动,星夜兼程,直插黄连山垭口。穿插部队沿着通向黄连山的崎岖小道疾奔,顶着烈日,忍受干渴,克服疲惫,一刻不停,奋勇前进。经过4天5夜艰苦跋涉,远处的黄连山巅终于踪影可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前方还有一道垭口拦住去路。该垭口是罕见的天险,右侧大山坡度很陡,左侧密布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两山之间夹着唯一一条人行小道穿过,周围分布着几百米到上千米的大小山包50余个。越军足有2个营兵力守在这里,在周围山包上构筑了几百个暗堡、掩蔽部和射击掩体,由堑壕和交通壕相连接,配置大量轻重武器,形成大小结合、明暗结合的多层次多方向多角度严密火网,死死封锁了两山间的小道。据传,当年越盟军队据守此处,法军连续攻击45天都未能得手,只好黯然退走。

眼下的形势非常明显,穿插部队要想到达黄连山垭口,必须走中间小道从这个垭口打过去。然而垭口形状就是两山夹一沟,越军占据两侧制高点,谁从中间通过都要遭到居高临下的猛烈火力打击,那真是九死一生。穿插部队是轻装执行任务,没有重炮兵跟进,而这里海拔太高,主力部队的火炮也打不过来。如此艰难困苦的复杂局面,在全线各战场也是罕见的。

怎么办?凉拌!穿插部队从首长到普通战士都下定必死求生的决心,坚决冲杀过去,即使打到最后一人,也要勇往直前!于是,穿插部队以营为单位为成三个梯队,将所有轻重火炮全用上,一部组成轻便炮群,一部随伴支援步兵,一个梯队一个梯队上,前边打光了后边顶上,射击投弹白刃战,坚决向垭口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仗异常激烈,足足打了7个多小时,穿插部队付出伤亡300余人的代价,打垮了越军2个营,毙伤俘敌400余人,缴获武器装备和弹药物资一批,终于打通垭口,切断公路,胜利插到了指定位置。战后,垭口内外尸横遍野,血流成渠。一名打过仗的师首长看到战场后,感慨地说:几十年没见过这么激烈的战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