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四月初一到了,在民间有句老话说“四月怕初一”,大家可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为何会怕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建议大家早做准备。

四月怕初一”,究竟是怕的什么呢?

在过去民间流传着很多的谚语,其中多数都是古人经验的总结,比如“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还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必定雪打灯”等。

而“四月怕初一”也是和天气相关的谚语,在过去很多地方都有流传,其来自于谚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月怕三攻,四月怕初一;三七四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子要打水里捞。

这曾是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句谚语,大家也知道在过去北方地区的主粮就是小麦,而在三四月份是小麦生长、成熟的关键期。

而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在农历的三月份就怕初七、十七和二十七这三天不下雨,因为预示着三月份的雨水少。而在四月初一这天就怕它下雨,如果下雨了预示着四月份的雨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比较起来,三七和四月初一这几天的天气都不怕,最怕的就是在四月十二日下雨了,如果这天下了很大的雨,甚至把乌鸦的毛都给打湿了,那么当年的麦子就要遭殃了,麦收时会雨水不断,导致麦子都会被水给淹没了,形容的是麦收的时候雨水很大。

而这样对农业来说是不利的,农民辛苦大半年了就要收获了,如果此时降大雨就会导致麦收受影响,甚至会绝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老祖宗的这句“四月怕初一”,说的就是怕四月初一这天下雨,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很多。其实这也是古人的经验之谈,一般在这天是晴天,预示着后面晴天多,会风调雨顺。但如果这天下雨了,往往就预示着四月的雨水多。

老话有没有道理呢?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在古代的时候,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天气。四月初一的时候也是在立夏节气前后,这个时候正值夏忙的关键时期。

如果此时下雨,不仅可能影响播种的进度,而且持续的阴雨天气,对很多农作物的生长也不利,同时它也可能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偏多,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谚也说了:“麦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几”,说的就是小麦这种作物,在不同的时期需水量不同,一般早期的时候需水量大,即农历的三月二十几日下雨的话,对其生长最有利。

早期即便是被水淹了也没事,但是后面雨水多了反而不利。这也就是农谚所说的“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尤其是在麦子成熟的时期最怕的就是雨水,连续的降雨会导致麦子倒伏、发霉,甚至烂在地里,农民们大半年的辛勤付出可能会因此付之东流。

因此,古人的这句谚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古人长期观察自然、总结经验的结晶。在古代,没有现代的气象预报技术,农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来预测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就凭借着长期的观察发现,一般四月初一和四月十二这两个时间节点的天气状况,往往能够反映出后面一段时间的雨水情况。

因此,这两个日子成为了农民们关注的焦点。这两天是晴天,这没有什么好担忧,但如果这两天都是下雨天,这不是好兆头,提醒农民要早做准备了。

同时,这句谚语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性和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他们深知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明白过多的雨水同样会带来灾难。

因此,他们通过观察天气来预测未来的雨水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说法还有“四月怕初一,风雨麦不收”、“四月初一下,家家卖娃娃”等说法,都是说四月初一这天下雨非好事。

不过需要注意,这些农谚也有地域性的,在有些地方这是完全相反的说法,比如在南方一些地方则说成是“四月初一雨晴蒙,六阳湖里好栽葱”的说法。

这是扬州地区流传的谚语,当地的说法认为如果在农历四月初一这天下雨了,这预示本年干旱少雨,在水源地附近种葱会有好收成,并且还能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