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解放军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奉命收复云南边境老山,对越军实施20多天的炮火袭击,并积极准备拔点作战。同时,以边防15团一部占领八里河东山要点,坚守阵地,监视当面越军,配合主力作战。

4月26日上午,边防15团7连奉命出击,在连长帕安柱、指导员郭锦标率领下,秘密占领了1019高地,并迅速转入防御。该高地位于八里河东山中段,距离越军控制的东山阵地只有100多米,便于直接观察越军的动向,有利于保障主攻老山部队的左翼安全。

为加强防御,防备敌人火力,有效隐蔽自身,7连官兵在越军的鼻子底下秘密构筑工事,最近处距敌仅70米。施工时,战士们除以作业工具轻轻挖掘外,就是用双手一点一点地抠,硬是筑成掩蔽部和单人掩体50多个、堑壕420米长,并向前沿敷设了地雷。在潜伏期间,为了不惊动越军,7连全体指战员表现出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克服了缺粮断水、日晒雨淋、蚊虫叮咬、身体不适、难以睡眠,以及越军的盲目射击和抵近搜索等重重困难,隐蔽了企图,没有暴露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28日总攻老山的战斗打响后,7连副连长何正昌主动观察当面敌情,及时向上级报告。当东山越军炮兵进入阵地,准备支援老山之敌时,何正昌立即向前线指挥所报告敌情,并引导己方炮兵射击,以准确猛烈的炮火摧毁越军82迫击炮4门,毙敌十余人。

经过4月28日至30日作战,第14军部队全部控制了老山、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诸要点,尔后转入坚守防御。此后,防守八里河东山的越军不甘心老山丢失,仍向我境内的村庄开枪开炮,并不断向7连的防御阵地1019高地实施进攻和袭扰。

5月3日下午16时20分左右,从31号高地下来4名越军,在重机枪掩护下,向7连3班的潜伏位置搜索而来。走在最前面的一名越军速度很快,眼看就要进入堑壕,不打不行了。在双方相距3米时,3班长李开华和副班长周善清突然开火将其击毙。后面的几名越军掉头就跑,李开华以火力追击,又击伤2名。31号高地的越军听到枪声后,立即以高射机枪、重机枪和迫击炮向3班阵地射击,双方展开激战。因越军居高临下地形有利,李开华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很快,部署在蚂蝗坪、黄泥坝地区的越军炮兵对7连阵地及我境内的马鞍山、八里河地区进行炮击。5分钟后,配属7连作战的团100迫击炮对31号、34号高地、黄泥坝的越军炮兵阵地实施炮火反击,双方进行了炮战。

5月4日早晨,越军在进行了一阵炮击后,出动约1个加强排兵力向7连1班阵地扑过来。1班长赵文友指挥全班以各种轻武器形成交叉火力,并在3班支援下,一举将越军打退,毙伤敌12名。5日中午,越军266团5营5连在火力掩护下,分三路向1019高地发起攻击。7连副指导员当即呼唤炮兵对31号高地前沿越军步兵和31号高地东侧越军迫击炮阵地行压制射击,同时指挥5、8班把越军放近后,以手榴弹、步枪、冲锋枪火力将其坚决击退。6日,越军向7连阵地和我境内先后发射炮弹1000余发,边防15团还击炮弹330发,双方各有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日18时,越军266团又组织4营1、2连、团特工队和5营5、7连一部兵力,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企图夺回1019高地。这一天的战斗空前激烈,7连依托阵地和炮兵火力支援,将敌人放近到几十米距离打,充分发挥手榴弹的作用,浴血奋战一天,先后打退了越军的4次大规模进攻,共毙敌23名,伤敌25名。

9日凌晨,越军266团4营的2个加强连准备于凌晨3时夺占1019高地。7连观察哨及时发现敌情并上报。边防15团立即组织了100迫击炮6门、120迫击炮3门并协调友邻炮兵,于凌晨2时30分对1019高地前沿200米一线的越军集结地域及纵深越军阵地前沿实施了猛烈炮击,打乱了越军的进攻队形。越军4营2连用电台向其上级报告:“连长和23名战士重伤,指导员死亡,整个连队基本被打光,已无战斗力!”4营1连连长也惊呼:“要赶快撤退,如等到天亮,将全部被歼!” 3时20分,越军在炮火掩护下,以1个加强排从31号高地向7连8班进攻。8班在副班长杨志华指挥下,将敌人放到20米左右距离,突然一齐投弹、射击,经过5分钟战斗轻松将越军击退。

一直激战到5月14日,边防15团7连在坚守1019高地的战斗中,依托阵地和炮火支援,先后粉碎了越军4个步兵连及特工队组织的2次偷袭、11次进攻,顶住越军2500多发炮弹轰击,共毙敌66人,伤敌80余人,击毁敌武器一批,胜利完成了防御任务。战后,7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中央军委授予“边防钢七连”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