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最后撤军阶段,为打击越军追击气焰,稳定我防御态势,保障主力安全回撤,解放军广州军区第41军121师组织3个加强步兵营出击,在友邻部队配合和军师炮兵的支援下,连续战斗2天,攻占纳隆以北地区,成功炸毁纳隆桥,粉碎了敌人追击之企图。此次作战基本歼灭越军1个营,共毙俘敌308人,缴获火炮3门、40火箭筒8具、各种枪支101支(挺)、各种子弹6万余发,以及军用物资一批,胜利完成了预定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隆是个小村庄,位于高平西南侧,周围山恋重叠,沟深林密,坡陡路窄,有高平至太原的公路通过,并经巴嘎河上一座公路桥连接两岸,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我军攻占高平后,该地区越军主力被打散,损失惨重。奉越军总部命令,敌独立183团北上企图增援高平,其先头步兵1营进至纳隆以北地区,沿公路两侧建立防御,与我121师形成对峙。该敌利用夜间常以特工人员潜入我阵地袭扰,间或炮击我前沿阵地,活动频繁,气焰嚣张。

根据广州军区前指和第41军的指示,121师首长经过分析研究,决心从全师抽出3个加强步兵营,并由军师属5个炮兵营进行火力支援,在师前指统一指挥下,突然向进至纳隆以北地区之敌出击,速决全歼敌人,并掩护工兵炸毁纳隆桥,粉碎敌向北追击之企图。这一仗组织得较为周密,参战部队英勇顽强,因而取得了较大战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作战,为不使敌提前发觉我军行动企图,121师采取了多种措施,周密组织,如控制使用无线电通信、不预先进行炮火准备、利用夜暗和晨雾掩护接敌、利用敌人错觉正确选择攻击时机等。上述这些措施非常得利,有效麻痹了敌人,隐蔽了我军作战意图,所以在战斗发起后打得越军措手不及,收到了出敌不意的效果。

为了保障一击必中,121师发扬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的传统,集中步炮兵共8个营,形成6倍于敌的兵力火力优势,勇猛出击,分割围歼,保障了每一局部都能做到优势于敌,使敌人顾此失彼,尔后再各个歼灭。因为我军兵力和火力集中,不打则已,打则必歼,战斗进程十分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充分发挥整体战斗效勇,我参战部队实施统一指挥,各兵种密切协同,友邻之间、步炮之间的协同与配合都较好。战斗中师前指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部署 ,做到了指挥不间断。师又派参谋长到第一线指挥和协调部队的战斗行动,形成整体力量,集中打击敌人。炮兵组织周密,对选定的10个目标射击,打得快,打得准,有时射击目标距我步兵仅100余米,但无一误伤,受到了步兵的一致赞扬。

参战部队发扬了连续战斗的精神,不顾饥渴疲劳,有任务争着去,打得气势如虹。干部和骨干表现非常突出,以身作则,前仆后继,以模范作用直接影响和带动了部队。许多战士重伤不叫苦,轻伤不下火线,以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冲锋陷阵。部队这种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对保证这次战斗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震慑了敌人,打出了国威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