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是个虚伪之人,至少绝大多数读者都是这么认为的,毕竟这家伙打着“为兄弟好”的幌子接受招安,最终却又为了一个忠义之名甚至可以做出亲手毒杀兄弟的事来,着实虚伪,但从书中角色的角度来看,似乎宋江却是个好大哥,至少梁山群雄都认。

但有一个人是例外,即鲁达,他就可以算得上是梁山之上最不服宋江之人,可为何鲁达明明看不惯宋江,甚至可以说是鄙视宋江,为何他不拉着与自己意气相投的武松一同脱离梁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江、鲁智深机组号)

是不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一、略带狂气的花和尚

如果宋江不是梁山的老大哥的话,其实多数人更愿意将鲁智深武松视为主角,毕竟他们不仅被作者赋予了最多的戏份,同时比起宋江那草包而言,还有一身绝顶神功,他们的形象才更符合读者心中好汉该有的样子。

而鲁达这人虽然没有武松那么疯狂,但他却是有几分狂气的,至少武松是服宋江的,而鲁达却未必服。

比如原著第五十八回中,此时的鲁达还没见过宋江,但旁人都在夸宋江好,他也有些听得厌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松、鲁智深剧照)

书中只道:“我只见今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会。众人说他的名字,聒的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前番和花知寨在清风山时,洒家有心要去和他厮会,及至洒家去时,又听得说道去了,以此无缘不得相见。”

他这话是当着孔明、孔亮说的,那俩草包自然会觉得鲁达这是夸赞自家兄长,但明眼人都不难看出,鲁达这话是带着几分讥讽的,他的言外之意是“倒要看看你宋江是个什么货色”一般。

当然,这里的他们还不算是针锋相对的话,那么后来上来了梁山的他就算是与宋江有过正面冲突了。

到了菊花大会一节,梁山已经集齐了三十六天罡与七十二地煞,已算得上是小有势力了,有了与朝廷谈条件的资本,于是宋江决定带着兄弟们接受招安,可这是他的愿望,却未必是所有兄弟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明、孔亮剧照)

当乐和唱着“天王要招安”的歌词时,武松、李逵站出来唱了反调,但说是唱反调,这二人与宋江的关系都不差,宋江也能轻易安抚这二人,而鲁达则不同,他也站出来唱反调,宋江则只能尽力安抚。

你且看原著描述:“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竭力施功,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鲁达对宋江不满,这是质疑大哥的决定,照理该罚,可宋江也只能安抚,不敢对他做出任何处罚之举,鲁达对宋江的鄙视自然又多了几分。

二、志不同道不合的二人

如果说“是否接受招安”对于鲁达而言的影响不大,他只是觉得不招安兄弟们也能在梁山泊安身立命,那么后来征方腊归来,宋江与鲁达就可以说是彻底闹掰了,因为他们的志向压根就不是一致的。

宋江接受招安说是为兄弟们好,其实也是为了自己的功名,而鲁达一个出家人,自然没这方面的需求。

于是二人便有了这么一番无比尴尬的对话。

原著道:“宋江道:‘那和尚眼见得是圣僧罗汉,如此显灵。今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鲁智深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道:‘吾师既不肯还俗,便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亦报答得父母。’智深听了,摇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宋江听罢,默上心来,各不喜欢。”

这就叫话不投机半句多,可鲁达也不是第一天认识宋江了,最初三山聚义的时候,他就该看清楚宋江的为人了,这家伙向来都是满口兄弟情义,但做的都是一些草菅人命之事,比如害卢俊义上山,就可以说是毁了人家的大好前途,鲁达怎会看不透这家伙的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松、柴进、宋江剧照)

武松不离开宋江倒还说得过去,毕竟在武松啥也不是的时候,宋江见他落魄,不仅十分抬举他,还给了他银两,算是对他有恩,所以武松向来敬宋江三分,但鲁达与宋江之间可没有这般情义,他与武松倒是有过命的交情,他完全可以拉着武松离开,武松也就不至于落得断臂的结局了。

当然,那都是后话,鲁达也无法预知未来,但他可以把握当下,他早已有了离开的理由,为何不走?答案或许与他师父留给他的那四句话有关。

三、智真长老的叮嘱

原著第九十回中,鲁达的师父智真长老就对鲁达交代过几句意味不明的话。

说是:“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鲁达不解,后来智真长老又说了四句:“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智深、智真大师剧照)

而读过原著的人都知道了,这四句话也暗示了鲁达的命运,擒下了夏侯成,抓了方腊,接着便是听潮圆寂。

说白了,一切早有定数,师父没让他脱离梁山,他自然也只得照做,而当前两件事应验了之后,鲁智深才知道自己该走了,于是他在六合寺出家,继而听潮圆寂,若没有他师父这四句话,鲁达怕是早就和宋江闹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