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求助你们公安,我希望我家里人能来接我。我家里有崽、有媳妇、有孙子……”

湖南长沙洪山桥派出所接到一通群众电话,表明有一个流浪汉在小区里行动诡异,疑似有轻生迹象。民警赶到时,老人异常开心地向他们表明自己是湖南衡阳人,并希望得到帮助。

这个老人叫刘仁斌,已经离家三十年了。

一、回家:三十年的心酸路

1987年,一个叫刘仁斌的男子离家出走了,自此一个原本完整的家就此正式宣告破裂。

这个叫刘仁斌的本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身体不好但还健在的母亲、相处和睦的兄弟姊妹、与婆婆相处不好但贤惠的妻子、年仅三岁的儿子。这在很多人眼中很是不解,他有着这么好的家庭,为什么还想要离家出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仁斌向别人解释说,自己当年和妻子携手走过了很多风风雨雨,妻子陪自己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苦日子。但是妻子和自己的母亲关系一直很差,刘仁斌却并未过多调节两人的矛盾,导致二人积怨很深,矛盾一直持续。

一天妻子和婆婆争吵时,自己的母亲就算说不让儿媳住在家里,刘仁斌也依旧处于中立状态,对此不发表任何意见,性格刚烈的妻子异常气愤,一气之下离开了家,并且想与刘仁斌离婚,而倔强的刘仁斌非但不安抚两边,反而同意离婚。

而也就是此事,刘仁斌越想越气愤,他恨妻子的无情,如此洒脱的离开这个家。但他看着家里的母亲也无比气恼她气走了自己的妻子,于是刘仁斌也离家出走了,这一走便是三十余年。而家中仅留着三岁的儿子与年迈的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十年间,刘仁斌四处漂泊。在广东流浪二十多年,替老板看过果园过日子,讨生活。

在这期间,他一次也没有联系过家里人,他觉得自己既然已经出来了,如果没有做成一件大事或者赚取很多钱,他就会被家里人嘲笑,很失面子。然而,这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将会给自己的家人带去多大的伤害。

在广东漂泊二十多年,他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渐渐的,他的腿脚开始发麻,走路到医院也需要两个人搀扶,而这对于看果园的工作是不利的。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越来越强烈。

他拒绝了果园老板想要留下他的好意,决定动身回乡。可是他没有钱,身体状况也不好,无颜面对自己的亲人。于是,他回到湖南的二十多天里继续开启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湖南八十块一晚的旅馆,连上吃饭的钱,自己每天就得花一百多块钱。住上十多晚之后,他放弃住旅馆。但屋漏偏逢连夜雨,仅剩的六百多块也被扒手顺走了,最后也只留下一百块钱在身上,也不敢随意花掉,只能四处流浪就着别人的剩菜剩饭过日子。

面对生活他无奈的笑,面对亲人放声哭泣。我们不知道刘仁斌三十年间有多少次梦回过年轻时的生活,那时母亲还在人世,妻子还在身旁,儿子天真可爱。或许他无数次后悔,但是却无能为力,忍着自己的最后一点倔强,不去联系任何一个亲人,他相信自己终究会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直到白发苍苍,病痛缠身,他才认为自己一身碌碌无为,需要落叶归根。可,他忘了三十年的失踪对于爱自己的亲人是多大的伤害。

2.寻找:三十年的等待

“你们来不来接我,我现在寸步难行,身无分文了!”

刘仁斌在和弟弟的电话里一直渴求对方可以来接自己回家。但是面对家人时,自己已经再也说不出那熟悉又陌生的家乡话,这让弟弟无比怀疑这个人是否真的是哥哥,这一通电话是不是一场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失联三十年的亲人可以再次团聚,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但是亲人们却抱着怀疑的心态去打量他,谨慎地交谈每一句话,这让很多人无比心酸,又忍不住去探索这一家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刘菁菁是刘仁斌唯一的儿子。很小时父母离婚,母亲改嫁他乡,父亲意气用事离家出走,失去父母庇佑的他只能跟着年迈的奶奶过日子。

但是,自己的叔叔伯伯们已经分家有了自己的家庭,顾不上自己的生活,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就变成一家老小缺少实际劳动力,让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刘菁菁上完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便辍学回家,和奶奶一起上山采蘑菇和草药过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奶奶因为刘仁斌的离家出走,想念儿子长期累怨以及长期劳累,本就患有皮肤病的奶奶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记忆力也不断下降,却也能记住刘仁斌一个人,但到最后也只能含恨而终。

为了担负起家庭重任和寻找父亲的刘菁菁在16岁前往广东。他一边打工一边寻找父亲,由于急于寻找父亲,他遇上了骗子,骗子告诉刘菁菁,他们知道父亲在哪里,即使刘菁菁也怀疑他们是骗子,但还是随着他们走了。

果不其然,刘菁菁被骗得身无分文,还得在大山里给他们干活。而除了刘菁菁以外,刘仁斌的妹妹也因为去找他,被骗到一分钱也没有,不得已在外面给人看鸭子。

所有人找了他三年,但是几乎都被骗得无法再相信他人,他们不得不放弃大规模的寻找。而刘仁斌的弟弟刘仁义在母亲去世后,因一直找不到刘仁斌,按照家乡的风俗只能断定刘仁斌在外过世,在母亲的墓碑上将他的名字画上括号表示此人已经不在了,并且消掉了刘仁斌所在地的户口。因此在刘仁斌寻求民警帮助时,他们所查询的地区显示查无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算是被人骗了很多次,但抱着对亲人重逢的希望,刘仁斌的弟弟刘仁义也还是大费周章的将远在贵州的刘菁菁叫回家辨认自己的父亲,甚至为了更好的确认身份,刘仁义拜托村里的村支书前去辨认,以免尴尬。

3.归家:再次与亲人重逢

刘仁斌看着村支书两眼泪汪汪,嘴角含着一丝笑意,似乎有些迫切希望对方认出自己。村支书不停数落他的不负责任,刘仁斌也终于解释自己不回家的原因是因为没钱回家很失面子。

与村支书谈完话后,刘仁斌的弟弟和刘菁菁一同赶来,隔着二十米左右的距离,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三十年未见的儿子。

他看着儿子,也看着自己的弟弟,泪水不由得流淌,而他的弟弟也不由得在一旁的墙边放声痛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确认身份之后,远在他乡的妹妹也打来视频,两人相望时还未有言语,眼睛已是湿润。刘仁斌看着这个三十年没有见的妹妹,由衷地道歉,但是妹妹却哭泣着安慰他:“回来就好了!”

这句话对于寻找他多年的亲人来说是一种放下,是一种欣慰,是一种开心。三十年未见,那一份属于家人的情感永远没有磨灭。

刘菁菁和刘仁义便将刘仁斌接回老家,让他回乡看看,与家里的亲人见面,祭拜一下自己的母亲。

在乡间的小路上,刘仁斌带着自己的外孙,四处转着,他看着自己曾经居住的房子破旧不堪,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他又低头看着活泼可爱的外孙,不由得红了眼眶,感叹自己当初的做法有多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仁义带着三十年未归家的刘仁斌来到母亲的坟前祭拜。看着面前已经长满野草的坟墓,刘仁斌放声哭泣,大声喊着母亲,似乎想向她表达自己这三十年来的歉意,可是一切都物是人非,很多东西不能再弥补了。

但还好,刘仁斌的儿子刘菁菁并不嫌弃自己的父亲一事无成,甚至抛弃过自己。

刘菁菁告诉父亲刘仁斌,希望他能抛掉过去和自己一起过日子,他会让刘仁斌安享晚年,忘却三十年前的抛弃,接受他的回家。从此以后,自己去哪里,便会将他带去哪里。

在祭拜完奶奶后,刘菁菁带着父亲刘仁斌到了医院检查身体,医生提议住院,但是刘仁斌却不想给刘菁菁添加过多负担,便回绝了医生,只是让医生开一些药物来抑制自己的病情。

为了见父亲的刘菁菁问同事借了一些钱,在经过多次奔波后身上也没有剩余过多可以支撑刘仁斌住院的钱,因此对于父亲的提议也默许了。

但我们谁也不能对此做出评判,毕竟刘菁菁已经很尽力地去照顾父亲。

4.落叶归根,中国人骨子里的执念

从古至今,中国人骨子里都带着对家的眷念,哪怕自己离开故乡半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都想着——回家。

很多人不理解,故乡有什么能让自己眷念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刘仁斌来说,故乡有着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子以及记忆中熟悉的故乡味道。看着破旧不堪的房子,刘仁斌不停地向里面探望,不停地抚摸墙边的泥土。

或许那一瞬间,他想到了曾经母亲做到热腾腾的饭、妻子与自己争吵的画面、以蹒跚学步的儿子,或许还有更多。故乡对他来说像是一个罐子,装满了回忆,快乐的,悲伤的。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似乎就像是回到过去的快乐时光,感觉自己又年轻了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家出走三十年的刘仁斌突然想要回家,是突然对亲人产生了愧疚吗?或许没有,因为他并没有想到自己走后,亲人们发生了如此之多的事。

所以,我只能说是因为他到了六十多岁之后,身体越来越不好,对曾经的故乡又有了更深的思念,一种“落叶归根”思绪牵动着他回家,回家去看看,感受曾经家带给他的温馨。

还记得曾经有一部电影叫《落叶归根》,讲述了工友刘友全因为意外醉死,好朋友老赵曾经与其约定不论谁走了,一定要让自己落叶归根,回到故乡。该故事根据2005年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是一个人对故土的无比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并不少见。

我记得,老家旁曾有一户人家,他们是八口之家,两个老人一年勤勤恳恳,儿孙们也很厉害,在城里买了两套房,想将两个老人接到城里住,但是两个老人却嫌弃城里不能种菜,一直拒绝搬走。两个老人自己住在山里时,儿孙们照顾自己没了自己的时间,他们只好同意搬走。

直到去年,其中一个老人回来了,他的儿子将老家收拾了一下,两人勉强住着。那段时间,老人规划着如何将老家的房子收拾好,并且也总是在帮儿子一起干农活,种菜,哪怕他们家根本不需要老人如此辛劳。

一个月后,老人去世了。老人的儿子在准备搬走的前两天和我的父亲聊天,他告诉我父亲,老人在城里住着一直住不习惯,每年都要想着回家,回来看看地里的菜,挖一挖房后的土地,守着破旧的房子。突然有一天老人异常倔强,非要回家,说自己以后如果不在这人世间了,希望像过去一样葬在老家的地里。

说到最后,他们笑着说这是老人想要落叶归根,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守在自己一生眷念的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记得小时候还生活在大山里没看过外面的世界时,总想着要走出去,走出去。后来去了大学,离家更远了,对家的思念也随着而来,曾以为自己可以洒脱地对熟悉多年的地方说再见,可是也只是过了两年,便开始想回家,想着吃家乡的美食,想见故乡的人,想在家乡的土地上奔跑。

你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如果有,那就快去见想见的人,跟即将分开的人好好说一声道别,不要让自己后悔,毕竟我们不是每个人都像刘仁斌一样幸运,离家三十载还能见到亲人,并被他们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