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时,越军在北方的作战方针是所谓“一线决胜”。按说中越国力军力差距较大,越军有什么底气玩“一线决胜”呢?不外乎是出于误判,认为中国处于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加上苏联的威慑作用,因此不会有大的军事行动,顶多是几个团到一、二个师规模的作战,出动兵力不会太多。而且解放军有20多年没打过仗了,缺乏实战经验,已不复当年雄风。在武器装备上,越军也很有自信,认为解放军的没有自己的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上述战略判断,越军在北方边境纵深20公里内部署了地方部队3万余人,以及数量相当庞大的武装民军。在20公里至50公里纵深内,越军驻扎有5、6个步兵师,准备实施机动作战,根据情况驰援一线部队。越军花大力气在边境方向构筑了既坚固又有一定纵深的防御体系,控制重要制高点和主要交通线附近的要点,配备相应的兵力和火器,强调能够独立作战、重点守备、以点制面、层层设防、火力制胜,在边境地区就挡住并粉碎敌军进攻,配合主力部队实施决定性反击,直至将战火引入对方境内。

应该说,越军的上述作战方针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既能依托熟悉地形、本土防御的有利因素,又充分发挥了几十年战火锻炼出的武力特点,颇具大可一战的架势。在历史上,北方军队曾多次南下掠战,但都受阻于越北山地和红河、黑水河等水网地带,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到了近现代,法军、美军这样强大的对手介入越南,也被复杂的山岳丛林和稻田水网折磨得焦头烂额,不得不折戟而去。越军在战火中越打越强,连败悍敌,已经打出了充分自信。“一线决胜”,志在必成!

可是呢,战争是庞大而精密和系统工程,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产物。越军确实很能打,战斗力很强,问题在于历史经验并不一定都能解决现实问题,当解放军出场后,一切就不一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外界看来,1979年时的我军并不能算作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经过多年承平和复杂环境影响,军队人数虽多但低效运转,军事理论落后,缺乏高强度的训练,武器装备也相当陈旧,同世界强军的差距差不多超过了20年。即使同昔日的徒弟越军相比,在兵员素质、作战经验、武器精良程度上也是颇有不如。落后就要挨打,这既是历史教训,也是现实的短板。

然而反过来说,我军的重要特征在于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灵活性和坚韧的军魂精神,能够吸取外界的先进经验来武装自己,并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从而实现强力赶超。即使是1979年那样的艰难状态,我军还是发挥了上述优点,有效运用了并不算先进的武器,打得气势如虹,大败越军。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我军大炮兵显示神威,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敢于亮剑,不断总结,调适改进,越打越好。从作战初期只知道万炮齐轰,不顾效率,浪费很多,过渡到重视步炮协同,将集中射击与分散射击相结合,精确支援步兵作战,再发展到越打越自如,火力计划快速有效,具备了大小结合、轻重结合、远近结合、曲直并用的火力打击威力,支援步兵猛打猛攻,坚决粉碎了越军的防御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战后统计,在此次自卫反击战28天过程中,我军出动地面炮兵师以上48个团、173个营和团以下炮兵近万门火炮,在700公里正面上支援步兵攻击,先后发射炮弹88万余发,以铺天盖地的炮火打垮了10万越军,将敌人所谓“一线决胜”的痴心妄想炸成了粉碎,从而赢得了战争胜利!

这,就是所向无敌的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