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大选进入到最后阶段时,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这里,基于美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他们的选举也势必和整个世界局势紧密联系到一起。

特朗普作为前任总统,他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可当年美国遇到的各种麻烦也是应接不暇,社会撕裂程度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当然,美国选民关注的另一个角度便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对于中国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的“烂摊子”

中美关系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自从特朗普上任之后,中美关于贸易的摩擦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舆论也普遍认为:若是两国之间管控不当,那么双方滑向战略对抗的风险并不是不可想象的。

双方的主要矛盾其实一直都没有离开四个话题:南海、经贸、朝核以及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乎每一方都非常明白,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将会对这个地区以及未来至关重要,两个大国只有保持彼此的关系稳定,才能够保证世界局势的持续繁荣,可两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发生矛盾也是极为容易的事情。

可中美之间发生对抗的风险究竟有多大,似乎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说的明白,也没有谁能真正下一个铁定的结论。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当中的大国,而美国已经在世界横行霸道多年,双方发生冲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舆论,都会存在一些悲观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眼人类历史中,新崛起的大国和此前的大国总是会发生碰撞,历史规律就摆在这里,或许今天这件事还没有发生,并不意味着明天依旧会维持原样,当然,最大的可能性也是中国和美国都能做出明智的选择,结果就可以以公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从过去的几十年来看,中国一直努力发展经济,可美国在处理亚洲事务的选择中依旧是一如既往地“单纯”,那就是要继续延续美国在这个地区的主导地位。

大多数美国人早已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那就是在过去的那些年中,是美国为亚洲的和平和稳定奠定了基础,那么这些在未来依旧应该被延续下去,更加离谱的是,不少美国人都认为中国应该同意这样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之后,美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发动过多场战争,其中不少都使得美国面露难堪,比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越南,都让美国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后还是没能实现目标。

中国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国家,并且中国政府能够快速调动起一切可用力量,美国人是很忌惮这一点的。

那么美国就在这种事上陷入了两难境地:他们既不想和中国直接发生对抗,又想要继续维持主导地位,并力求中国能够承认美国的主导地位。

在奥巴马时代,美国政界就低估了中国挑战美国领导地位的形势,他们并没有充分了解到中国力量的快速增长,甚至不能理解中国人在发展经济这件事上的雄心壮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会美国绝大多数专家和决策者都不认同中国经济可能在未来赶超美国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甚至认为“中国若是超过美国,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很显然,这些想法都是大错特错的。

中国有着自己的思考,在每一件看似巨大的威胁出现时总是会非常理性和克制,一直在韬光养晦,将来或许依旧会避免和美国的直接对抗。

美国和中国在亚洲已然设定了“互不相容”的大目标,双方也都不想以冲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美国必须要认识到的一点是:亚洲的秩序不仅还是依靠美国,同样包括亚洲的其他几个强国,这其中就必然包括中国,若是不进行政治转型和战略转型,亚洲就不可能依旧像过去那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还打算以“大国”的身份留在亚洲,就必须学会和中国平等地打交道,并且要将中国当成一个重要竞争对手,从美国的实际动作来看,这种选择和决定对他们来说还是相当不容易的。

因为,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开始算起,它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像中国这样未来必然能成为强国的国家。

可中国却十分明白,美国作为一个持续强大的国家,会极力在亚洲保持着作用。

特朗普上台后,很多事情都被摆到了明面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开始,中美关于经贸问题的互动日益频繁激烈,到了第二年3月,美国对中国输送到美国的钢铁和铝制产品加征关税,很快,中国方面也出台了对应的政策应对美国。

那一年,朝鲜半岛的形势呈现出积极变化,美朝峰会也举行了起来,双方关系出现显著缓和。

而特朗普政府在南海问题上基本延续了奥巴马政府任末的调整,他们在南海所谓的“航行自由”主张是非常明确的,还威胁称:若是中国不能停止在南海的行动,就会禁止中国参加“环太平洋”军事演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来看,特朗普政府在很多问题的处置手段上和过去的其他总统不同,他看起来更加激进,这也导致中美关系一度面临严峻挑战。

原本双方还是有一种默契的,美国也深知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坚持的底线,可特朗普还是采取了不少挑衅活动,双方多年的默契都可能因为他而终结。

中国依旧走着昂扬发展的道路,必然会触及到美国“霸权地位被挑战”的思考。

如果只有对抗,那么必然结果不会过于美好,而所谓的意识形态争端,本质也不过是两国抗衡之下的一个隐形条件,真正的掌舵者,是执政者在对外策略的倾向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若是以“冷战”视角去看待中美之间的分歧也是不对的,双方还是没有发生明确以对方为目标的军备竞赛,双方的分歧还是局限于国际体系的框架之内。

那么,中美之间依旧在分歧解决上有较大的腾挪空间,中美其实都在试探中找寻着方向,避免形成战略对抗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双方的目的依旧清晰

发生在2020年的美国大选可谓赚足了眼球,特朗普政府故意留下了个烂摊子:多地都发生了骚乱和抗议活动,再加上疫情来袭,美国社会矛盾被进一步激化,也使得美国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这算是给未来的总统“打提前针”,也是特朗普希望获得连任机会的一种具体手段,可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选民对特朗普的排斥态度,很多不一样的声音都充斥在各个角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美国政府面临着巨大压力,很多分析者认为只有控制疫情才能够挽救经济,若是没有及时控制住疫情,那么将会出现双底型衰退。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美国大选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了,无论任何政客上台,他们都得采用刺激政策来控制疫情,只是刺激的具体板块不一样罢了。

当时美国市场上的资本并没有直接投入到实体经济中,表明了资本对于实体经济是没有信心的,反倒是去投资股票,投资者“走投无路”的一面也能有所体现。

大范围疫情之下,只有中国实现了经济正增长,表明那一波疫情只要被控制住了,也就不需要通过大规模刺激的模式,这也是中美两国不一样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的美国总统上台后,也会对中国采取不一样的政策,这些政策又含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两国的立场和差距永远都会存在,基于利益的分歧,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的空间也会很大,不过从过往的历史经验来看,这本身是不会阻碍两国恢复实质性磋商的关键障碍,因为合作能够产生利益,这是双方都认可的。

若是要恢复磋商,最为关键的便是要将诚意和平等原则摆在谈判桌上,这也是两国克服最后障碍的关键所在。

中国也不会以无原则的让步来换取暂停经贸战的方式,这也是美国很清楚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贸易战打到最后,其实也就是两败俱伤的结局,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不希望贸易战会长久持续下去,可美国不少政客都认为持续的极限施压是一种砝码,并且有助于美国今后继续向中国发号施令。

中国则从中看出了风险,并且高度警惕美国破坏中国国家安全的各种行为。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的底线十分明晰,飘忽不定的始终是美国,华盛顿方面一直会根据经济表现不同而调整谈判的策略,他们内部的意见是不太一致的,大选也会随之受到一些微妙影响,这些因素都是真切的。

不同的阶段,中美之间矛盾的具体表现不太相同,可一切似乎都在遵循着某种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布什前来访问之前,中美双方也会努力营造友好气氛,忘记那些不愉快的声音,其实,过去每一位美国总统访华之后,中美之间都有一段相对平稳的时期。

这也能说明:所有人都很清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方应该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才能发挥出稳定的双边关系,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想要让美国民众去改变观念,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二战之后,美国始终以“世界老大”的地位来对待自己和世界,对于他们而说,若是从“老大”地位掉落下来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事实却是,自从冷战之后,美国的各种政策之下,竞争状态下滑是不争的事实。

本来美国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掩盖事实的,中国的快速崛起,也将美国直接衬托了出来。

美国的政客对这种情况是极为尴尬的,他们都带着沮丧和恐惧的情绪,并一股脑地怪罪中国,媒体也不断煽风点火,高举所谓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话语,认定除了美国发展之路之外的其他道路都是错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登政府同样如此,他接过了特朗普的“烂摊子”,却并没有找到一条真正能让美国重振辉煌的道路,反倒是“乱打拳”的模式对美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那些战略看似努力和理性,却并没有任何实操性的协议和政策,包括“印太战略”在内也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由于中国在捍卫核心利益方面的手段是十分强大的,美国的很多图谋都更是没有办法得逞,反倒进一步拉伸了脆弱的战线,加重了战略负担。

拜登政府越是难受,越要高调保持着强硬姿态,从而掩护自己提出政策的妥协性,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舆论也普遍认为拜登将会在未来的选举中失败,这样的形势之下,拜登的“说到做不到”反而会继续给中美关系带来实质性的障碍。

今后的几年中,双方应继续采取接触,也都要努力避免局势失控走向对抗。

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必须要得到实质性落实,双方也得建立起定期交流和沟通的机制,以不断的沟通来准确了解对方的意图和分析接触难点,从而进一步避免局势恶化和出现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方也应该共同努力,列出一个“底线清单”,并据此划出“竞争红线”,让双方的正常沟通增加一道“护栏”。

都不要说是对抗了,就算双方将这些“竞争”持续下去,那么双方都不会拥有任何的切实利益,在此过程中,美国也将逐渐克服对华政策上的冲动情绪并回归理性,毕竟,这也是符合他们切身利益的。

当年的美国大选对于中国的影响是个复杂的问题,未来这些问题还会继续出现,可无论结果究竟如何,和平互利的中美关系依旧是十分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

中美不能继续持对抗心态 卡洛斯·古铁雷斯 全球化

管控中美关系,防止“竞争”滑入对抗 黄靖 环球时报

作者:延津

编辑:莫里